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近期,多地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陆续出炉。未来五年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国资布局优化调整的路线图日渐明晰。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等成为关键词。
关键词:科技创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十四五”期间,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创新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突破国外技术压制与封锁,实现技术自主自立。
《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要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以科技创新驱动,强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企业创新离不开投入,要引导企业加大在创新能力体系和高精尖产业领域的投入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集中,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链长”企业。“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管国企研发经费投入累计不低于2000亿元。
《湖北省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十四五”规划》明确强化创新驱动,将创新作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使命,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发挥优势开展创新,优化创新机制体制,建设创新人才队伍。
根据《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被列入浙江全省国资国企发展总体战略。浙江国有企业将借助资本、政策等力量,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如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构建国资国企系统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争创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落地一批省级实验室,设立或并购一批海外研发中心;国有企业牵头或参与重大科研装置、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对于创新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人”的问题,浙江提出,将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原则上省属企业新设创新型项目必须以国有资本、核心员工、优势社会资本等混合投资方式设立。同时,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稳妥推行竞争类企业经营班子市场化选聘等举措。
关键词:深化改革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加快国有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四五”期间,激发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深化市场化改革依然是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不变的主题。
眼下,北京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在加速推进。《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突出放活与管好相结合,加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将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推进竞争类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将新增或重组上市公司10至15家。
《“十四五”黑龙江省国资系统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提到,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深化多层次多领域开放合作。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取得积极成效。
混改是此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和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是上海推进混改的主要路径。通过近年来的国资国企改革以及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已基本形成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的发展格局。年初的数据显示,混合所有制企业约占上海国有企业总户数75%、资产总额87%、营业收入90%、净利润100%。上海提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多地上市发展,“十四五”期间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余家。稳慎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深度转换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机制。全面建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水平分析评价机制。
“十四五”时期,海南省国资委将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根据《海南省属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海南要聚焦旅游、交通、机场、建筑等行业领域,推动省和市县国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交叉持股等方式,整合打造一批省级龙头产业集团。
山东省也提出了企业上市的目标。《山东省“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提到,“十四五”期间要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户数和资产占比实现双提升。提升资本证券化水平,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将大力推动各级各类企业实现多地、多层次首发上市,持续推进有条件的省属企业主业整体上市,支持企业立足主业以市场化方式并购上市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上市公司实施分拆上市。在资本市场形成“山东国企”品牌。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