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以绿色建筑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9月15日,住建部发布通知,公布了新版绿色建筑标识式样。绿色建筑标识由牡丹花叶、长城、星级和中国绿色建筑中英文构成,体现了我国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9月26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鼓励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建筑绿色化改造,明确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等级相关要求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于10月1日起施行,对绿色建筑实施范围、等级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基本级以上标准建设。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赋能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旨在减少建筑物能耗,缓解能源危机,同时为人们提供舒适、环保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的负面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各项建筑节能技术日臻完善,与低碳生态城市绿色建设模块相适应。

在中央层面,住建部等七部门与去年联合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这一创建目标,为建筑行业的低碳减碳行动按下加速键。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部分中,《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地方层面,内蒙古、安徽等在当地“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表示要发展绿色建筑,江苏、浙江等地颁布了地方绿色建筑条例,山东、江西等地发布了绿色建筑政府规章。各地以立法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与改造、技术与应用、引导与激励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如广东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激发绿色建筑发展活力,江苏提出加大光伏瓦、光伏幕墙等建材型光伏技术在城镇建筑中一体化应用力度……

企业层面,将太阳能、循环用水等低碳节能技术合理导入工程设计中,一方面促进环保理念落实,另一方面也在具体施工中,有效避免了建筑垃圾、光污染等环保问题。

我国建筑业是能耗大户,无论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是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绿色建筑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如今,政府在政策上大力倾斜绿色建筑,各地相继制定一系列激励、监督政策。社会上很多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各种力量也积极倡导和传播绿色建筑理念。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是一项牵涉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关注施工和后期运营阶段,也要考虑前期生产阶段。只有将低碳等理念融入设计、建材、施工、运营全过程,才能让更多建筑“绿”起来,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本报综合报道)

2021-09-30 综合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4528.html 1 3 以绿色建筑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