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放宽旅游领域准入限制,激发市场活力,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不再开展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决定不再开展甲级、乙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和复核工作,同时不再受理丙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备案工作。
实施无上位法理支持 2013年即暂停至今
旅游规划单位资质认定始于本世纪初,2000年以来,面对不断发展的旅游市场,为加强对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的管理,提高旅游规划设计质量,2000年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明确了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可以从事的业务,但是并没有规定没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就“不可以”或“禁止”从事相应的旅游规划与设计业务。2005年8月,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管理办法》施行,虽然开展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工作,但依然没有“禁止”无资质者从事相关业务。截至2012年,共认定各等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420多家,其中甲级单位65家,乙级单位235家,丙级单位120多家。201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并没有提及旅游规划资质的问题,也就是说,这部根本法没有为旅游规划资质的设立提供法理支持。2013年,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要求,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相关工作暂停至今,实际上原有的资质早已过期。随着“放管服”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交通部、环保部等等各部委陆续都在简化自身的行政许可,也取消了一部分的准入资质,但原国家旅游局一直没有就旅游规划资质表态。
旅游规划内容已老化、计划性在弱化,资质已无必要
从当年设立旅游规划资质的目的来看,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重要的目的是用计划手段对旅游空间资源进行分配。《管理办法》认定的旅游规划设计业务是指:“编制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包括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各类旅游专项规划,包括旅游景区规划、景观设计、活动策划、营销策划、资源开发方案等;提供与旅游规划设计相关的其他服务。”然而在现阶段,无论从规划内容还是规划流程都已经过时了。随着“+旅游”的兴起,旅游规划已经越来越少传统景区规划,2015-2016年最火爆的是特色小镇规划,2017-2018年最火爆的是乡村振兴规划,这些与旅游息息相关,又不失传统旅游规划的内容。另一方面,传统旅游规划流程也不适用了,资本、流量、场景、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运用成为而今旅游规划的重要手段,商业性、融合性、操作性成为主导,旅游规划中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建设、运营、营销日趋一体化。达到传统的旅游规划资质要求的那些内容那些配置已经难以适应现在旅游规划设计的需求了。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旅游规划企业活力成为必然要求。
多规合一,旅游规划融于空间规划
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空间规划归于自然资源部,这必然倒逼旅游规划的空间规划部分也统一于“多规合一”,最终都将归于“一张蓝图”之中,完全没有必要单独进行部门性规划,这种趋势将倒逼旅游规划区域空间规划的剥离。在旅游部和文化部合并后,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及其他配套的相关机构都在弱化旅游的相关职能。
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原国家旅游局的部门利益已经不再突出,新涌现的职能更具前景,例如“国家文化公园”的发展。
同时,旅游规划也不是新的部门重要的职能了,虽然新设立有“资源开发司”,承担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规划、开发和保护。指导、推进全域旅游。指导重点旅游区域、目的地、线路的规划和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指导文化和旅游产品创新及开发体系建设。指导国家公园建设。承担红色旅游相关工作。 从上述的表述中,已经可以看到旅游规划已经过于狭隘了,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保护才是未来的趋势,旅游规划资质作为原来旅游资源开发为依托的资质已经过时了,更不用说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旅游这些新兴的领域。
取消资质,业务如何把控?
旅游规划行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该做的规划基本都做过了,有的甚至做过几轮了,尤其是几年前全域旅游规划被炒得非常火热,成了旅游规划机构淘金的“大矿山”,实际做出来基本还是凑拼文字,甚至做成了“四不象”。全国旅游景区(点)各地遍布,正像有的专家说的一样,景区(点)基本趋于饱和,全国有大小景区(点)3万多家,还有一些新业态形式不断出现,例如各类园区、民宿等正在快速发展。全国各地不可能再出现前些年一窝蜂似的建设各种旅游景区(点),这一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式。一些不受游客喜爱或经营效益差的旅游景区(点)会被淘汰或关门停业,尤其是经过疫情之后。
那么,未来还会有旅游规划业务吗?一些相关的旅游项目还会做旅游规划吗?肯定是要做的,只是形式不同了,一些项目不再单纯做旅游规划,会被归并到乡村振兴规划或其他产业规划中。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取消了,旅游规划设计并不会消失。因为旅游规划业务系专项咨询类规划,系指导性、建议性的规划,可能会并入城乡规划类的资质。
坚持提高旅游规划项目质量、切实为客户做好服务、夯实规划落地的运营服务能力等,才是旅游规划企业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坚持放管结合,通过优秀旅游规划案例遴选、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引导旅游规划行业更加注重规划的科学性、落地性,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