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发布

从“有没有”“够不够”“好不好”驶向发达快速网完善干线网广泛基础网

本报讯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10月14日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官方网站发布。该报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展现中国交通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理念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体现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任务的落实。

报告回顾了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历程:1949年至1978年,致力于解决交通运输“有没有”的问题,建设发展了新中国交通运输体系;1978年至2012年,致力于解决交通运输“够不够”的问题,推动交通运输快速发展;2012年至今,致力于解决交通运输“好不好”的问题,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正在向交通强国迈进。

报告指出,中国推进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五个坚持”:坚持把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为推进可持续交通发展的目标、坚持把当好先行作为推进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定位、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推进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引领、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动力、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进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支撑。

在以新发展理念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方面——

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把打造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作为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先行: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提升了生产要素的流通效率,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带动了制造业、物流业、旅游业等的发展。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增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交通支撑。注重发挥交通运输在服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持续加快补齐农村交通运输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

在推进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发展方面——

营造支持创新的良好环境:科技创新政策制度不断优化,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加快完善。

提高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技术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交通运输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

推进“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完善“一带一路”交通合作机制,加强铁路互联互通,推动公路互联互通,加强海运互联互通,推进航空互联互通。

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交通运输脱贫攻坚,“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等。

报告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还将努力实现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基本实现交通治理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以“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内畅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速铁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颁证运输机场、邮路和快递服务网络长度居世界前列。高速铁路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 98%,民用运输机场已覆盖92%的地级市。

同时,我国交通运输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通互联互通持续加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积极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联通,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本报综合报道)

2021-10-21 综合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发布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4723.html 1 3 从“有没有”“够不够”“好不好”驶向发达快速网完善干线网广泛基础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