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明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规划纲要》共12章,提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9项重点任务,包括对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专门部署。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将大幅提升,现代化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铁路网总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航空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负责人介绍,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近年来,成渝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初步构建,城市群铁路营业里程超过6500公里,但对外快速通道不畅,内部互联互通仍有短板,枢纽辐射带动力不强。为加快补齐交通等领域短板弱项,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对成渝地区发展的支撑作用,《规划纲要》提出,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强化门户枢纽功能,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对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着墨较多。
一是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在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基础上,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强化城市群机场协同运营,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