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设计

为北京城市更新“深耕细作”

“京华耕新谈”系列沙龙首次亮相

今年8月21日,《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月20日,“京华耕新谈”系列沙龙活动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举办,首场活动聚焦“城市更新之北京行动”主题,邀请关注北京城市更新领域的学者专家共同探讨北京城市更新实践中的不足与应对、遗憾与愿景,在“深耕”中剖析城市更新的热点话题,力求进一步深化推进学术思考与实践成果。

活动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主办,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与规划实施专业委员会和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承办,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次沙龙活动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于化云主持。沙龙分为“亮剑耕新”主旨报告和“观点碰撞”嘉宾对话两个环节,吸引了近百位业内人士参加。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与规划实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恽爽做了题为《城市更新的初心与坚持》的主旨报告。报告介绍了城市更新的供给起步、增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地区的更新实践工作,总结出新形势下城市更新工作的三大特色,即“全过程、全维度”的更新模式、“跨学科、多专业”支撑模式和“协作式、陪伴式”服务模式。重点阐述了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建立社会信任是基础,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群众导向、结果导向”。

北京市朝阳规划艺术馆馆长,全国老旧厂房协同发展联盟秘书长单位负责人,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中心负责人、理学博士杨军做了题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的历史与模式》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随着城市的退二进三、粗放型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模式向存量挖掘的新型城镇化模式转变,老旧厂房在城市中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空间载体,常见的功能转变包括工业文化游览区、公共服务设施、办公园区或文化创意区、景观公园以及居住、商业等其他功能,并提出基于老旧厂房的新型园区已经成为城市吸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存量空间提质增效的城市更新模式。总结了北京的典型改造案例六种类型,分别为文化要素的自发集聚、国企的自我转型、产业集聚区的外溢效应、产业链的主动建立、园区引领产业升级和区域的城市复兴。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与规划实施专业委员会主任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黄鹤做了题为《北京老旧小区更新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老旧小区更新整治已成为当前城市工作的热点,并正面临高峰期的到来。北京住宅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存量住宅的供给已成为居住功能的绝对主体,对于老旧小区工作的探索也成为当前城市工作非常重要的领域。报告介绍了老旧小区的界定标准,以及当前老旧小区更新中面临的物质环境逐渐衰败、物业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房屋产权关系复杂、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尚需探索等四个关键问题。

在恽爽的主持下,杨军、黄鹤,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许槟,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馆长徐咏梅四位嘉宾围绕“北京城市更新的遗憾与愿景”和“北京城市更新里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展开主题对话。

(清华同衡)

2021-10-25 “京华耕新谈”系列沙龙首次亮相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4801.html 1 3 为北京城市更新“深耕细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