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中建二局参建的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的顶尖科学家联合研发中心正式启动开工建设,标志着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全面启动建设。
打造中国和世界的科研卓越中心
建设国际创新协同区是临港新片区贯彻落实“五个重要”、强化“四大功能”的重要措施举措,同时也是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海滨新城的先行示范区。该区域聚焦发展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前沿科技产业,规划总面积约6.95平方公里,分为科创总部湾、顶尖科学家社区和科技创新城社区三个板块。预计“十四五”期末,国际创新协同区将引进建设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科学家工作站合计30家以上,集聚各类人才3~5万人,新增科创企业和研发机构1000家。
此次开工建设的顶尖科学家联合研发中心位于顶尖科学家社区板块(简称“顶科社区”)。作为全国首个“科学家社区”城市单元,顶科社区按照“一核三带三片多点”空间结构设计规划,以打造重大前沿科学创新策源地为核心功能,完善高端生活服务配套,构建全景式生态系统、全域性交互空间和全维度整合链接的国际化社区,成为中国和世界的科研卓越中心。
中建玖合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昌波告诉记者,为匹配顶科社区“领先未来20年的科技战略力量,储备未来50年的科学资源”的战略使命,中建二局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以“超低能耗可持续建筑”为核心设计理念,建设科技导向、绿色低碳、智慧先进的定制化社区,为科技创新人才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据悉,顶科社区中,由中建二局负责投资开发、设计建造的住宅区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包括57幢高层住宅、4幢科研用房、26幢公建配套及地下车库,预计2024年竣工交付。
“黑科技”建造全国首个“科学家社区”
高标准联合研发中心主要由6个实验室组成。其中,由200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领衔的实验室设计超P2等级,比肩国际领先水平,其装修及设备系统对空间洁净、温湿度、耐久等性能存在较高的设计及施工要求。对此,中建二局三公司项目经理刘正欣表示,一系列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将在施工中广泛应用。
同一板块中的住宅项目也将被打造成绿色三星建筑。刘正欣介绍,在住宅构造工艺方面,墙体免拆模保温板采用新型保温材料硅墨烯制作而成,实现墙体预制、永久免拆,满足保温、隔热一体化的居住功能。太阳能及家电设备散热系统可进一步降低热源损耗,实现能源建筑内循环,达到“近零能耗”的环保效果。施工全流程将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图纸设计、构件预制、现场装配一次成型,让施工建造更加协同高效,打造建筑“绿色典范”。
为契合顶科社区科研功能定位,中建二局还将发挥智慧建造优势,应用一系列智慧交互数字设备。例如,无人机监控安防系统实现全天候“隐形巡逻”,守护公共空间;AI路面传感机器人对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实时“体检”,让社区环境治理更智能;项目全周期智慧管理平台充分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诠释数字化未来社区的崭新定义。
赋予项目管理更严谨的“科学家精神”
除了“黑科技”加持,为了安全高效地建设这一尖端的科学研究社区,项目团队也将“科学家精神”落实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刘正欣向记者介绍了这一年轻项目团队正在建设过程中传颂与实践的六“顶”精神,即:激情顶科、高效顶科、精益顶科、智慧顶科、清廉顶科、幸福顶科,以及做好顶层设计、打造顶尖水平、超值顶级服务、创出顶科精神的四“顶”理念。
同时,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还将着重关注“两重点+两循环”。刘正欣介绍,“两重点”即履约+利润。关于履约,他认为,应策划在先,重在落实,加强全项目建设周期工程策划,包括工期策划、质量安全策划、成本策划,把成熟、成功、成效的管理理念精细化地落实到工程建设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铸造精品工程,打造明星团队,强化时间管理,确保履约有效。关于利润,则意味着成本得到控制,节约管理成本,还应该通过合理科学的工程策划,来实现工程节约的最大化,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此外,还要根据工程成本分析、利润分析,经过多轮策划分析推演,将风险最大、困难最多的子项目发生概率做到最小化。
“两循环”即PDCA工作法和项目小团队循环工作法。其中,工程管理PDCA循环工作法,即为策划、执行、过程检查、及时纠偏。小团队循环工作法TCT代表Team(团队),即加强团队协作力;Circle(圆),即工作有头有尾,有汇报有反馈有闭合;Time(时间),即提高效率,不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