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陕西建设

400米高空建房子 坐在云端刷手机

——西北第一高拥有的不只是“高”

□侯 薇

提及目前正在建设的“西北第一高”——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项目,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但其实498米的“身高”只是它傲人的表象,独树一帜的智慧化应用才是它强而有力的内核。

在本届智能建造观摩会上,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项目智慧化建造的“面纱”被逐一拉开。作为9家示范观摩工地中的一员,该项目向大众展现的不光有令人瞠目结舌的“空中造楼机”技术、穿越云霄的5G+应用,还有一系列独属于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的智慧建造“黑科技”同样令人惊叹。

超高层 工厂造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项目由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承建。项目位于新长安大轴线“科技引领轴”核心位置,总建筑面积38.4万平方米,包括一座塔楼和一座会议中心,主塔楼建筑高度498米(上100层,地下4层),为目前西北地区在建最高建筑。

在这个项目的建设中,中建八局一公司采用400米级以上超高层施工必备“法宝”——“空中造楼机”进行智慧化建造。“空中造楼机”又名智能化整体顶升平台,由动力系统、桁架系统、挂架系统、模板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六大部分组成。具体施工中,这六大部分协同作战、相辅相成,犹如一个集成式造楼工厂,让工人在几百米的高空如履平地,高效进行钢结构吊装、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作业。

智慧5G 直击云霄

要实现智慧化管理,信息化是关键,而要实现信息化,便少不了通讯网络。为了实现近500米高空的5G网络全覆盖,项目联合中国联通、北京宜通共同探索5G技术在超高层施工领域智慧建造新模式,通过布设5G基站,和在国内首创“微波对打技术”成功攻克了200米高空以上无通讯信号的难关,使“空中造楼机”无论升得多高都能与地面实时“互联”,与此同时,也让坐在云端刷手机不再是梦。

8部施工电梯全都“长”在核心筒里

由于高,所以人员、物资的上下传输是影响项目施工的一大难题。为了建立这条上通下达的快速干道,项目启用了8部超高速施工电梯负责高效运载。这些施工电梯每分钟运行速度可达96米,与以往高速电梯不同的是,这些电梯都“长”在核心筒里,从整楼外观看,根本发现不了它们的存在。

施工高峰期时,现场3600多名施工人员均可以借助这8部电梯,以高空接力换乘的方式到达“空中造楼机”指定区域,既方便了施工生产,也让外幕墙施工不必再受外墙“壁挂式”电梯的牵绊。

广联达以外还有着这样的“智慧工地”

检验一个项目智慧化程度高低的不光是高调闪耀的“黑科技”,还有保守务实的“智慧工地”,而国内的“智慧工地”又以广联达居多。在这一方面,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不走“寻常路”,在日常项目管理中采用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现场管理系统。

该系统集综合看板、计划看板、审批大厅、监控看板、实名制看板、技术质量、过程管控、分包看板、安全看板、安全之星为一体,通过管理后台与电脑、手机App的客户端相连接,使公司领导和项目管理者不论身处何处都能随时了解项目信息,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也让指令下达变得有据可依。

“八一智造”解决的是实实在在的施工难题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名称中共有两个数字代码:八和一。这两个代码拼凑在一起就是“八一”,而这,又与其脱胎自建筑工程兵的出身完美契合。

在这个项目的建设中,这支代表着“八一”编号的铁军队伍遭遇了很多困难,但最后都能迎刃而解,这其中,中建八局一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新装备、新技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项目主塔楼基坑深度26米,筏板是一个93×93平方米的正方形,平均厚度5米,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方量3.18万方。在浇筑过程中,采用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无间歇溜管法浇筑技术”,具体做法是,在现场布置8套溜管,溜管最长达87米,同时配合4个汽车泵、150多辆搅拌车不间断浇筑。在这个项目上,最快浇筑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200方,完成整个工程大筏板的浇筑及收面只用了50个小时,创下了国内大体积筏板浇筑的新纪录。

此外,项目还广泛采用动臂塔吊、超高层垃圾通道等高科技装备为项目建设赋能,使得“西北第一高”的智慧化建造水平不断拔高。在日前西安市组织召开的智能建造观摩会上,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项目的先进做法共获得了线上、线下共计7000余人的关注和点赞。

2021-11-04 ——西北第一高拥有的不只是“高”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4926.html 1 3 400米高空建房子 坐在云端刷手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