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主办,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等单位承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市绿化市容局生态体验行活动,已在普陀区长风5A绿地举办,近百位嘉宾、市民和志愿者通过“生态体验行”,来践行本届自然保护周的主题“呵护多样之美,共建生态之城”。
本次活动以“生物多样性”为主线,主要由启动仪式和生态体验行活动两部分组成。启动仪式结合上海自然生态视频剪辑,对话“鸟类生物多样性”等形式,展示上海的生物多样性之美和生态之城建设的成果。生态体验行活动共设置10个科普展位,包括海洋蓝碳之约、镜片里的苍穹和云间飞羽等内容,其中上海市林业总站的主题是“爱‘沪’野生动物”,上海动物园以乡土蝴蝶和蝴蝶折纸为特色,上海植物园展示“多彩树叶和昆虫”,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科普城市困难立地造林。上述生态体验行活动通过闯关盖章的方式开展,让参与市民在互动游戏中体验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在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期间,全市动植物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活动。市民根据相关安排,前往上海植物园观赏秋季花展,走进上海动物园探秘“飞舞的精灵”,相约共青森林公园享受菊花盛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此外,“绿化大篷车”开进广场,园艺大讲堂走进公园,“清洁湿地”进入保护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自然保护意识融入百姓生活。通过邀请市民走进公园绿地和自然保护区,走出家门、亲近自然,亲身体验上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之城建设成果,感受上海“城市客厅”温度,增强市民群众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植物挂牌仪式,为植物挂上了“量身定制”的铭牌。“复羽叶栾树其名称来自于典型的二回羽状复叶。夏季开花,花呈大型圆锥花序生于枝顶,花谢后蒴果膨大呈灯笼状悬挂枝头。”杨女士试着扫描了复羽叶栾树的二维码,除了名称等基本信息外,还能了解到该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并通过更多的彩色照片观赏到不同季节的植物面貌等,增强了市民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兴趣。“看到不认识的树木,通过扫二维码,就能详细了解。在苏州河边带孩子游玩的同时还能增长植物知识,为孩子埋下了一颗亲近自然的种子,确实不错。”杨女士说。
植物铭牌是重要的绿化科普设施,苏州河两岸种植了大量新优植物,通过挂牌可让市民游客在休憩的同时了解植物,认识自然。目前,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已新增130块植物铭牌,涵盖42个树种。未来,苏州河“生活秀带”将被打造成“植物科普带”,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品位。(记者 顾今 见习记者 葛沁宁 通讯员 张宁明 接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