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将至,地方纷纷披露最新民生工程建设进度单,“提前完成”“有序推进”成为关键词。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加紧部署,将民生补短板工作列为要务,聚力攻坚。除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外,养老、托育、医疗等也被列入重点投资清单,一批重大工程将压茬推进、加紧开建。
近日,多地密集公布民生工程建设进度单。其中,安徽省合肥市31项民生工程已投入141.88亿元,已支出111.62亿元,资金支出率78.67%。截至10月底,大辽宁省连市15项重点民生工程24个项目中,“实施供热设施维修改造”等9个项目完成全年目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00万平方米”等8个项目超额完成10月节点目标,“新增公办幼儿园15所”等7个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
地方还在启动新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近日,上海“五个新城”民生重大工程集中开工启动活动举行。此次集中开工启动的19个项目总投资约215亿元,重点聚焦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
这只是一个缩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民生领域投资稳定向好。前三季度,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8%,其中,卫生投资增长31.4%,教育投资增长10.4%。
“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支出力度,相关投资项目保持较高速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业内专家表示,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补齐短板,优化投资结构,提升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更大程度释放民生红利;另一方面有利于稳投资促转型,引导发展更注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扩大社会服务消费,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专家认为,在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既要注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增加民生设施供给,尊重居民意愿开展旧城改造等项目,也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进来,加强民生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在政策资金支持方面,专家建议,既要把财政资金或地方专项债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也要用好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形成资金筹措的多元化,增强民生工程投资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