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材与装饰

紧绷“反垄断”之弦

——公牛集团遭罚近3亿元的警示

9月27日,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被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2.9481亿元人民币的高额罚款,约占公牛集团2020年度中国境内销售额98.27亿元的3%。业界哗然,谁曾料一个“卖插座”的公司竟然也会触及垄断?

公牛集团到底“垄断”在哪儿?

执掌公牛集团的实际控制人——阮立平与阮学平兄弟二人被业内称作隐形富豪,行事向来低调,分别持有公牛集团43.14%的股份。从2021年福布斯排行榜上看,阮立平、阮学平俩兄弟以75亿美元的身价同居榜单第334位,两人合计财务高达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70亿元。在同一榜单上,三棵树、中国联塑集团、东方雨虹、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知名家居企业排名均不及这兄弟二人。公牛集团股价虽然已由每股257.9元的价格跌至163元关口(截至9月30日),但总市值依旧有近千亿之多。很难想象,一个小小的插座竟然会孕育出市值近千亿的庞然大物,公牛集团“插座一哥”的称号可谓当之无愧。

但不论是市值还是行业地位,最终都不足以定调一家企业涉嫌垄断。从此次浙江省市监局对公牛集团出具的《行政处罚告知书》中看,公牛集团主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经查,自2014年至2020年,公牛集团在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转换器、墙壁开关插座、LED照明、数码配件等电源连接和用电延伸性产品销售渠道与交易相对人(经销商)达成并实施固定和限定价格的垄断协议,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所以,此次执法部门判断公牛集团是否涉及垄断,主要考察了公牛集团在与经销商之间的行为是否产生了限制竞争的效果,市场竞争是否充分,被告市场地位是否强大,被告实施限制转售价格的动机、限制转售价格的竞争效果等方面因素。

具体到浙江省市监局对公牛集团《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浙江省市监局首先在转售价格合同方面指出公牛集团存在非法管控行为:2020年间,公牛集团制定了含有固定产品转售价格、限定最低转售价格内容的《市场运营规范》《经销商管理规则》《线上市场管理规范》《承诺书》等文件,并通过发布价格政策、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合同、承诺书等方式,实现对产品价格的管控。

其次,浙江省市监局认为,公牛集团固定和限定价格的行为在线上和线下经销商均得到了实际执行,当事人还通过强化考核监督、委托中介机构维价、惩罚经销商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固定和限定价格协议的实施。

最后,浙江省市监局参考上述事实定调称,公牛集团2018年11月,当事人的转换器产品(移动插座)被工信部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确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19年、2020年,当事人的转换器、墙壁开关插座产品在天猫市场线上销售排名均为第一,转换器产品天猫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5.27%和62.4%,墙壁开关插座产品天猫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8.06%和30.7%。鉴于当事人产品的市场优势地位,经销商对其重点产品具有一定依赖性。当事人固定和限定价格的行为,排除、限制了相关产品在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和在零售终端的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所以说,此次公牛集团遭罚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公司将手伸进了经销商的“裤兜里”,从而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为便于理解,以酒类市值最高的茅台酒举例,超高的市值本身与优越的行业地位并不说明茅台酒是一家垄断企业,茅台酒多少钱批发给经销商,茅台当然是有定价权的,但如果茅台干涉了经销商对外销售的定价策略,那么茅台就会被定性为涉嫌垄断。因为,经销商往往为了扩大利润,会采取适当降低价格,提高服务附加值等方式来进行获客,等于经销商在自己的范围内让利给消费者引流创收,但如果对经销商转售价格进行限定或控制,那么则势必会剥夺经销商这部分利益,从而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国家反垄断治理利剑高悬

“必求垄(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2000多年前,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下》一文中,首次提及垄断一词,尽管千年间辞藻上不停衍变,但自古商人肆意逐利的特质依旧没有改变。时过境迁,2021年,我国迎来了“反垄断”的高峰时刻,处罚力度、执法频率为历年来罕见。

2020年1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后,在《修订草案》中除将互联网企业一并纳入外,而且加大了对垄断的处罚力度。此外,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治理垄断早有定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完善竞争政策框架。”

2021年6月21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发布了《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商务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6〕44号)实施以来,我省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审查规则仍需完善、制度刚性约束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措施审查不全、审查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助力‘六稳六保’目标任务和‘两手硬、两战赢’,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和《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通知》(国市监反垄断〔2020〕73号)要求。”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确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规则完备、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体系,制度权威和效能显著提升,政策措施排除、限制竞争问题得到有效防范和制止。此外,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健全审查规则、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约束、加强组织保障等反垄断措施细则上均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建议。

今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体新闻发布厅发布人民法院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专题记者发布会,除了将数家互联网知名企业作为国家打击垄断的重点目标外,此次发布会上还点名了民生等高新技术等企业,足见国家此次对“反垄断”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我国今年如此密集地展开“反垄断”行动,其目的不是表面上罚款那么简单,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我国正致力于恢复市场竞争良性状态,重塑市场主体间有序的竞争秩序,从而释放搅动市场竞争、重塑竞争秩序的“鲶鱼效应”。因此,市场监管部门在为恢复市场竞争状态,以期将反垄断形成常态化机制,从而释放出更多的“鲶鱼效应”,以儆效尤,倒逼效仿者打消“赢家通吃”的非分之想。

“反垄断”来袭 家居企业需警醒

此次公牛集团被罚,从浙江省市监局查案过程中可以看出,公牛集团对涉嫌垄断显然欠缺准备,在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中,习惯了自身的强势地位,跨越了本应该严防死守的经营红线,最终如“温水煮青蛙”一般疏忽了企业在与经销商之间交易的监督管控,而这点正成为了本次浙江省市监局此次聚焦查案的重中之重。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国《反垄断法》经过修改完善后,细则覆盖面更广,法条罗列更严密,家居企业虽然分布零散,少有龙头,但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垄断”陷阱。

事实上,公牛集团被罚并非家居企业“涉垄”先例,也非个案。2020年4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在会上发布了市场监管部门反垄断四大典型案例。其中,山东银座家居等六家家居商场因实施垄断协议均被罚没10万元。

早在2016年10月14日,经原工商总局授权,原山东省工商局对山东银座家居、山东东亚金星家居有限公司等六家商场涉嫌垄断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经查,2016年1月,六家当事人经过协商,以规范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理由,由山东东亚金星家居有限公司起草,联合签订了《告全体商户书—关于各大家居商场严禁商户参与各类商场外销售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告全体商户书》”),其主要内容包括“自2016年4月1日起,严禁所有商户参与此类由各媒体各网站及第三方营销平台组织的所有商场外销售活动,一经发现,各家居商场均将严肃查处,并将联合采取有效措施直至清除出场”。六家商场之间,六家商场与各媒体、各网站及第三方营销平台中的同种业务经营者,是《反垄断法》所指的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六家商场的联合限制行为,其表象是为了规范经营秩序,但实际上阻碍了各媒体、各网站、第三方营销平台与相关商户之间的正常交易,同时限制了相关商户自由选择交易对象的权利,影响了消费者自由选取商品的便利性,该行为实质上是六家商场达成联合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2018年3月21日,原山东省工商局对六家商场分别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并不是只有大企业才会被定性垄断,企业涉嫌垄断形式呈现多样性,而我国家居企业在经营模式上,普遍过度依赖经销商的现象非常严重,77.4%的内销比例,成就了中国家居业超过10万家的庞大经销商队伍。中国家居现代化发展的30年,也是经销商成长的30年,但两者在《反垄断法》的认识上显然尚不充分,并且半数以上“家庭作坊”式的经销商,市场地位先天弱势,且缺乏法律意识,伴随国内家居行业的野蛮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成就和纵容了家居企业如今的市场地位。

家居企业发展不应一家独大,更不能以牺牲经销商与消费者的利益作为自身茁壮成长的代价,行业间的良性竞争、普惠经营,才能让家居企业的发展之路走得更长远。

以小米为例,本身虽是跨界经营,但在盯紧消费者的同时,频繁推出创新产品,以致在插线板增添USB充电接口这一微妙改动上,就直接带给公牛集团不小的市场冲击。这说明,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与产品本身,而不应将自己的目光一味聚焦在对手或下游经销商与消费者身上。

要么做无可挑剔的产品、场景和服务,要么贴近消费者。家居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心存“匠心”从而在某些方面上做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相反如果只是将毛利增长建立在压榨下游经销商与消费者的基础之上,无疑未来企业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窄,行业也会越做越烂。中国家居企业之所以还没有能够走向世界,很大原因是这个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国家加强行业垄断治理、促进良性竞争会使整个行业、企业更精于业,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从而形成市场、消费者、企业间的良性循环。家居行业的不正之风需要经历大浪淘沙才能重塑,而“反垄断”这次“大浪”的来袭,正是要洗掉的是那些想赚快钱,专搞恶意竞争的企业,留下的则是有信仰,心存决心、有抱负、放眼世界的家居企业,这大概是本次公牛遭罚背后带给家居行业的启示,同时也是我国此次坚决贯彻“反垄断”的初衷。

(王珣)

2021-11-15 ——公牛集团遭罚近3亿元的警示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5042.html 1 3 紧绷“反垄断”之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