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为了能同时兼顾视觉效果和实用性,该项目部在外层压花玻璃幕墙内侧,又做了一层内层幕墙,双层幕墙给建筑穿上全封闭钢化玻璃外衣。项目部特别在内幕墙使用了最新型双银双LOW-E钢化玻璃。LOW-E玻璃又称低辐射玻璃,是通过玻璃表面镀膜,在提高红外反射率,从而提高隔热保温隔音作用。LOW-E玻璃还可大幅减少紫外线,冬季可保持室内热量不外散,夏季可阻止热量进入室内,降低空调使用费用。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绿色办奥理念、科技创新融为一体。
1500吨屋顶遇震
可自由位移15厘米
由于体育场馆对抗震等级有着严苛要求,与大部分体育场馆类似,国家体育馆扩建训练馆为能经受住8级地震考验,主体大部分采用钢结构建设,总量为2000吨,其中屋顶钢结构就重达1500吨,相当于25节高铁车厢的重量。
如何让16根劲性柱托起1500吨屋顶,同时经受住8级地震考验,成为整个屋顶施工中最难的地方。大体量屋顶最怕就是地震,如果使用硬连接,容易引发结构错位,所以项目部这次特别为屋顶增加了“避震器”。项目总工邢承喜介绍说:“在每个劲性柱顶端都首先安有摩擦摆支座,然后在其侧面又加装一套电涡流阻尼器,从而保证其整体减震效果。”
“这套系统,犹如在两个对置的茶盘中间放入一个枣核形圆饼状香皂,通过三者之间自由滑动,从而抵抗来自外界的震动。”邢承喜举例说。据了解,整个摩擦摆支座在面对震动时,可以让1500吨屋顶在360度范围内进行15厘米自由位移。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屋顶抗震性能,项目部借鉴桥梁施工所采用的减震效果更好的电涡流阻尼器。相比常规使用的粘滞阻尼器,电涡流阻尼器的减震效果可提升30%,耐用度提升50%,使用寿命可达50年。
13层地面结构
8小时实现冰篮场地转换
“为应对不同赛事对地面承压力要求,该项目部特别将冰面最上层的抗冻混凝土标号从常规C35提升为C40,提升冰面承压力10%以上。”机电经理周生安介绍说。据了解,国家体育馆扩建训练馆冰面共有结构地板、砂层、保温层、保护层、防水层、精平层、滑动层、制冷管道层以及抗冻混凝土层等13层结构。
由于冰面平程度有着极高要求,在摊铺时,项目部特别引进瑞士激光摊铺仪,同时配合激光测距等监测设备,对冰面结构层实行逐层校验,确保误差在5毫米之内。
此外,相比常规冰面,国家体育馆冰面在可实现8小时冰蓝场地转换的同时,还可满足60×30和60×26双重国际冰面标准。据了解,未来场地在进行冰蓝转换时,工作人员无需等待冰面融化,只需在冰面上犹如摊铺木地板一样,直接摊铺一层15~20毫米左右的冰甲板,即可实现场地转换。同时,为了使冰面做到满足双重国际冰面标准,项目部在地面结构施工时,特别提前预留两种规格预埋件,可以随时通过改变围挡位置,对场地进行自由调节,以满足不同赛事需求。
随着国家体育馆扩建训练馆外立面竣工,主馆和新建训练馆两个冰面也将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九月底可实现冰面制冰条件。
2008年北京奥运会,融入奥林匹克理念和精神的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三大奥运场馆集体亮相,引起世界的瞩目。随着2022年冬奥会临近,作为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群,它们再将推陈出新,投身到新赛事中,继续为体育赛事激情燃烧而书写新的传奇。冬奥赛后,扩建部分也将作为冬奥会遗产永久保留。
未来,国家体育馆也将保留一块冰场作为北京市市民运动及健身使用,同时也将继续传承奥运精神,积极打造成为“北京冰球体验中心”,成为一座推广普及冰雪运动的“全民乐园”,为首都生活圈增添更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