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林业总站技术人员巡查林地时于该市金山枫泾镇的生态廊道中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水蕨,数量较多。这处水蕨种群主要散布于林地沟渠积水处,经初步测算,约有200余个植株,整个种群生长良好,其中新生幼苗较多。这是目前上海发现的最大水蕨野生种群。水蕨对生存环境较为敏感,被认为是生态环境的“指示器”。在生态廊道发现水蕨种群分布,充分说明生态廊道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有较为显著的作用,森林生境为当地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庇护场所。
水蕨是凤尾蕨科水蕨亚科,水蕨属一年生水生植物,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池沼、水田或水沟的淤泥中。由于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加之其赖以生存的水生环境遭到破坏,在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上海主要有两种水蕨属植物分布,一种是水蕨,另一种是粗梗水蕨(Ceratopteris pteridoides),两者都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水蕨的叶柄细窄,而粗梗水蕨叶柄宽大且膨胀,植株较矮,大概20~30厘米。水蕨的主要特征是其多回羽状深裂叶片,它有活血化瘀等药用价值,也可以作为野菜食用,作为园艺观赏植物。枫泾镇这处生态廊道里的水蕨种群距离村庄和农田较近,与农户种植的茭白共生,人为干扰比较频繁,赖以生存的水生环境被除草剂等农药污染。同时,也遭受农作物和杂草的竞争,生存环境遭受威胁。
相关负责人表示,让我们共同行动,保护这处水蕨野生种群及沪上其他珍稀野生动植物!
(通讯员 张宁明 接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