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腾 叶青 简光玲
玻璃棱台轻盈显,楚风夔纹韵悠长。近日,由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承建的湖北省博物馆三期项目开馆在即。它外形似鼎如石承载不朽的典藏,它周身雕满纹印镌刻文明的印记,它余音绕梁回荡古今相和的传奇,它藏于林旁、融于湖畔、衬于老馆,使整个省博新旧相融、文脉相承,成为江城极具文化底蕴的新地标,用恢宏大气的建筑艺术让文化自信醇香迸发。
匠心筑鼎 新馆老馆珠联璧合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包括新建文物展览大楼、文物保护中心、文物研究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控制中心和设备楼等,总建筑面积6.4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与湖北省博物馆一期、二期形成整体的博物馆建筑群。
新馆主体建筑文物展览大楼为“鼎”字造型。从南侧高处远眺新馆与老馆,其间暗藏玄机,整体造型如同“楚屈子赤角簠(fǔ)”。新馆和老馆屋檐的三个檐口,像簠一样严丝合缝地叠在一起,似三个大屋檐“扣”在新馆鼎字形屋顶上。
“鼎”由多层上大下小的棱台堆叠而成,造型独特、结构复杂。其中向外倾斜的混凝土外墙,与地面形成72度夹角,倾角大,墙壁薄。四面倾斜的外墙中最长长度达65.8米,最大单面墙高10.3米,常规的楼板模板安装方式让混凝土无法浇筑成型,异形结构混凝土密实度也难以保证。经过多次方案推演和试验,项目团队采用满堂架+倾斜双面支模的方式,形成封闭模板空间,并使用自密实混凝土,将结构一次性浇筑成型,一个长达145米的巨鼎“崭露头角”。
文物展览大楼面朝东湖,风景秀美。项目团队大胆创新,在博物馆外围护结构中罕见采用了全玻璃幕墙,将湖光山色揽入馆中,使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最大连续单片玻璃肋高达14.8米,远远望去,蓝色玻璃幕墙融入天际,在体现“藏”与“隐”意境的同时,增加了建筑的现代气息。
“为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新馆品质,项目团队严控每个环节,提前对龙骨等受力部件进行检测,由专业质检员对每片玻璃龙骨和面板进行连接形式、垂直度、固定件、拼接接缝检查,以保证质量可追溯,”项目总工程师饶亮介绍。
现代技艺 精雕细琢华丽纹饰
在文物展览大楼外立面及各展厅的门头、旋转楼梯、屋顶等处,都能看到精美又神秘的纹饰,其来源于青铜器上的古老装饰——饕餮纹。这些纹路是新馆的点睛之笔,既体现楚文化神韵,又延续博物馆的历史特质。
电脑上,饶亮为我们打开了外立面饕餮纹浮雕石材的编号图,密密麻麻的颗粒犹如精美的古代刺绣,放大这些点状物,原来是石材的编号,石材进场后,还会来一场“海选”,把色差大、有破损的剔除。浮雕拼装进行“三维定位”,设置三道辅助线,即水平线、垂直线、斜向竖线,背栓是挂石材的“触手”,项目对每一颗锚栓都进行抗拉拔试验,试验合格后才开始龙骨安装。最终,9300平方米的浮雕平整美观,如石砌史书跃然墙上。
新馆共设置了5处旋转楼梯,游客拾级而上,步移景异,大大提升了展馆的参观体验。旋转楼梯外侧也布满了饕餮纹,犹如蟠龙随楼梯盘旋而上,极具美感。但“蟠龙梯”工艺非常考究,据该项目质量总监李军介绍,楼梯旋转楼梯弧度逐渐变化,导致雕有纹饰的板材场外加工及后期与钢结构楼梯连接施工难度大。
为了一次成优,施工前,该项目运用BIM技术把安装拼接步骤完整呈现出来,指导施工。GRC板材材质的饕餮纹弧形外墙,根据弧度和纹饰不同,每块皆需单独开设模具制作,并进行定位编号后运到现场拼装。在板材拼装过程中,提前进行深化设计,精准预埋构件,确保板材与楼梯始终保持“同心圆”,图案拼接无错层,纹路效果蜿蜒向上,与建筑造型完美融为一体。
馆内还有诸多楚文化元素都经过了精心考量。展厅门框由红黑色搭配的饕餮纹造型组成,其灵感来源于楚国漆器。红色部分由GRG板在工厂雕刻成型后喷漆上色,项目先后选取了20余种颜色进行对比,最终选择“楚红”着色。进入大门,感觉仿佛穿越千年,梦回楚国。
精工智造 建筑礼赞人文殿堂
“为了营造人与文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项目团队在每个细节的设计建造上都下足了功夫。”饶亮介绍,按照常规框架设计应由6根结构柱用于支撑空间,为了让参观者的视野更加开阔,设计人员将柱体数量做“减法”。在单层最大投影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宽大空间,以及面积近1000平方米、高度超过20米的中庭空间中,仅设置了2根20.4米跨越二三四层的树状“仿生柱”。
“其灵感来源于馆外的棵棵参天大树。笔直树干上端分为6个斜向枝干,枝干的顶端与梁的交汇点相连,可支撑起屋顶结构。”饶亮介绍,两根仿生柱上方共计有12个分叉,衍生出12个节点。每个节点处均有一个六向钢套筒,将交汇于套筒处的梁牢牢地抓在枝干顶端。这些“骨架”与浇入其中的高性能混凝土,共同赋予仿生柱以力量。视线顺着“树干”望向顶棚,阳光透过三角形透光玻璃撒在游客身上,自然的味道走进场馆滋润心灵。
新馆一层大厅正中央设计有直径达22.4米的白色圆形“星空顶”,上千根白色光纤维组成的点状LED显示屏组成楚凤纹样和二十八星宿图。柱状纤维如水晶般梦幻,又如烟花般夺目,给整个空间增加空灵神秘感。馆内设置了单独的编钟演奏厅,舞台区大约有6层楼的高度,跨越五个楼层,最大高差达25.25米。地下空间“暗藏玄机”,这也是国内博物馆类建筑中首个运用机械式升降舞台的工程。
东湖之畔,方台与穹顶交相辉映,国宝文物在新家中风采卓然,悠扬钟声在楼宇殿阁间美妙回荡,荆楚大地的历史与英雄之城的故事在这里娓娓道来,焕发出新时代的色彩与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