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国务院发布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

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

创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 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本报讯 实施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现代交通体系,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创造“城市副中心质量”,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板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部署重点任务。这是继控制性详细规划后,北京城市副中心迎来的又一部由国家层面审议印发的重磅文件。

《意见》指出,要坚持“承接疏解、错位发展,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协同联动、一体发展”的原则,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有序承接符合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提升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和旅游等功能,推动政策措施和试点示范项目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索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示范。

《意见》提出,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基本完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初步构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成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

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的作用全面显现,形成现代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完善成熟,与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意见》部署了六大重点任务: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二是推进功能疏解,开创一体化发展新局面;三是强化规划管理,创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四是加强环境治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五是对标国际规则,搭建更高水平开放新平台;六是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在强化规划管理方面,《意见》为创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提出具体要求。

实施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统筹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支持在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市政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等地方标准,推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设计引导,坚持地上地下立体开发,加强新建高层建筑管控,强化超大体量公共建筑、超高层地标建筑、重点地段建筑管理,塑造城市时代特色风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原则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筑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功能节点,带动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智慧高效的城市数据大脑,探索形成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推动在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政务大数据平台,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支持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改革先行先试、提升效能。加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施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一批智慧惠民工程,提升城市服务品质。

构建便捷高效现代交通体系。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便捷智能综合交通系统。研究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快速连接,支持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有序规划建设市域(郊)铁路线网,提升通勤能力。制定市域(郊)铁路公交化运营标准,打造一批市域(郊)铁路示范项目。建立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实施北京东六环路城市副中心段入地改造和国家高速公路功能外移。加快建设跨界道路和跨界河桥梁。制定实施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综合交通一体化提升规划,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为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意见》要求,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加强生态绿带建设,形成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将安装光伏设施作为强制性要求;构建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探索开展碳中和相关工作,支持节能减排相关改革创新政策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逐步统一区域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和绿色环保施工标准等。

此外,《意见》还提出,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加大用地预审和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改进优化建设用地审批流程;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支持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通过“商改租”“工改租”等形式将非住宅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本报综合报道)

2021-11-29 综合 创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 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国务院发布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5191.html 1 3 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