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高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务院于近日正式公布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2月1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丛亮,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述强,河北省副省长胡启生介绍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一条主线、三项原则、两个阶段目标、六大重点任务
丛亮介绍说,《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三项原则、两个阶段目标、六大重点任务。
一条主线,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围绕创造“城市副中心质量”,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板,为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大国首都做出贡献。
三项原则,一是坚持承接疏解、错位发展。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有序承接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提升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与雄安新区各有分工、互为促进,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二是改革创新、试点示范。根据发展定位和实际需要,赋予北京城市副中心更大发展自主权,推动政策措施和试点示范项目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协同联动、一体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也就是“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示范。
两个阶段目标,分别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基本完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初步构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的作用全面显现,“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完善成熟,与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六大重点任务,就是围绕上述目标要求,提出了6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金融商务服务功能,加快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二是推进功能疏解,有序承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开创一体化发展新局面。三是加强规划管理,实施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现代交通体系,创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四是加强环境治理,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健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五是对标国际规则,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专业人才新高地,搭建更高水平开放新平台。六是加大改革力度,强化要素支持,有效推进更大区域职住平衡,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丛亮说,集中建设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发展新的骨架,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二是有利于加快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三是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崔述强介绍说,《意见》的颁布,又给北京提供了一个契机,也明确了由北京市负主体责任,推动落实好这个《意见》。《意见》给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了19个方面、22条相关任务,北京结合这19个方面的任务,确定了66项相关的具体工作。方案确定出来以后,又配套制定了三个清单。一是任务清单,具体落实66项任务;二是项目清单,围绕这些具体任务的实施,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把它明确下来;三是政策清单,要落实好、完成好这些任务,把这些项目落实到位,还需要政策到位。这次《意见》明确,主导功能是四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二是行政办公,三是商务服务,四是文化和旅游。今后副中心将聚焦、提升这四个主导功能。
崔述强说,《意见》里面明确提出城市副中心要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这既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副中心的底色和特色。因为按照规划的要求,未来副中心就是要建成一个水城共融、蓝绿交织的城市,这是它的特点。在北京16个区中,这是独具特色的。这次国家明确要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这对北京来说是应有之义,要牢牢把握好这次机会,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大国首都,高质量打造副中心。概括起来讲,就是“两个抓手、两个重点、两种力量”。“两个抓手”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清新美丽的生态城市。“两个重点”是指绿色能源和绿色建造。在绿色能源方面,北京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专项行动,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多一些新能源的应用。绿色建筑方面,副中心今后所有的建筑都要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还要依靠“两种力量”,即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政府要带头行动起来,调动发挥科技手段进行科技赋能,推动绿色改造。同时,把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共同打造北京的重要一翼
胡启生介绍说,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的若干措施,出台了《关于廊坊市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70多项重点工作,全力支持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河北省将围绕“六个聚焦”“六个一体化”,加快推进北三县与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北京的重要一翼。主要是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聚焦“四统一”目标,加快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二是聚焦产业对接协作,加快构建一体化创新链产业链。三是聚焦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路网。四是聚焦联防联建联治,加快形成一体化区域生态屏障。五是聚焦共建共享,加快提升一体化公共服务水平。六是聚焦创新突破,加快筹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引领,推动通州区和北三县的协同发展
丛亮说,为了更好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通州区和北三县的协同发展,这次《意见》提出了推动京冀两省市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要求,这实际上也是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经验。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一体化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有序推进北京部分产业和功能向北三县合理布局,逐步实现空间格局、资源配置、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的一体化。
二是着重抓好“四统一”。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坚持“一盘棋”统筹考虑,在继续抓好统一规划、统一管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统一政策和统一标准上取得新突破。
三是建立更加有效的推进机制。在规划管理、投资审批、财税分享、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探索协同创新路径,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板。
下一步,将协调北京市和河北省有关方面,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重点领域合作,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典范。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