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雨水污水混流、管网跑冒滴漏、大量污水溢流直排……

阻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绊脚石”如何移除?

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不足、雨水污水混流、管网跑冒滴漏、大量污水溢流直排……在多个城市,一些已经建成的治污设施管理不善,管网建设滞后,污水直排问题突出。

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实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对进水情况出现明显异常的污水处理厂,开展片区管网系统化整治。

资金、技术等要素不足导致多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贵州省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发源地,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12月初,第二轮第五批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毕节市污水直排污染环境现象普遍存在。12月16日,督察组通报,毕节市大方县城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2.8万吨/天,但实际处理能力仅1.4万吨/天,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由于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该县大量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当地还通过3条排污沟渠将污水违法排入附近溶洞,对独特的岩溶生态系统和地下水造成严重影响。

像毕节这样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的城市为数不少。12月12日,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吉林省反馈督察情况指出,松辽流域治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管网建设改造严重滞后,“十三五”时期,9个市州有7个未完成新建污水管网任务,吉林、辽源、白山3市仅完成10%左右,合流制管网改造任务也推进滞后。

12月13日,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湖北省反馈督察情况时也指出,湖北省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明显,污水管网历史欠账较多,管网错接、漏接、混接等问题突出。

根据住建部今年10月公布的《2020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0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有2618座,处理能力为19267万立方米/日。污水年排放量5713633万立方米,年处理量557278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97.53%。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此前在解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时介绍,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仍存较多短板弱项。污水收集管网短板较为突出,毛细血管缺失,管网老旧破损和混接错接广泛存在,南方地区雨污溢流污染较为普遍,污水收集率和污染物消减效能不高。

业内人士分析,造成短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管网不配套、运行经费缺、专业人员少。

一些基层受访人士表示,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地形条件导致管网建设困难,污水收集管网的规划设计建设配套不足,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导致污水产生量低于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能力,造成设施运行效率不高,污水处理效果差。

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处于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环保压力大,地方财政运转紧张。鉴于这些地区财政实际情况,污水处理厂建设配套、日常运行等都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一方面,污水处理厂自身建设投资就在一二千万元,地方仅配套资金就要200万元至400万元,只能使用地方财政收入开支,很多时候地方只能拖欠。另一方面,很多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区域尚未建立起自来水、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收费机制,污水处理运行费用完全压在地方财政支出上,因此也无法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

用啃“硬骨头”的精神攻克难题

解决之道也只能从问题源头找寻。专家表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应当选择适合当地实际和经济实力的建设运行方式,比如引进“装配式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少、工艺相对简单实用、运行经费少。其次应加强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支付力度。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中央、省、市财政分担机制。对于地方政府拖欠的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费用,在未来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中直接予以划拨扣减。污水处理费上缴地方财政后,应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避免挪用和截流。

污水治理关乎人居环境,关系民生福祉。各地要用啃“硬骨头”的精神攻克难题,要综合施策,制定规划,明确施工图、时间表,抓实抓细,落实责任。相关主管部门要明确专班、专人,配合项目建设,妥善处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财政部门要强化资金保障,科学调度,按要求拨付相关补偿费用和项目建设资金;设计单位要因地制宜,根据人口数量、生活污水排放量等因素,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规划;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科学、规范施工,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

(本报综合报道)

2021-12-23 综合 雨水污水混流、管网跑冒滴漏、大量污水溢流直排……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5501.html 1 3 阻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绊脚石”如何移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