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进入“5.0版” 工程建设领域改革聚焦三方面

开展创新试点 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 推动“一个中心”建设

从2021年12月29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市政府近日印发《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已经从1.0版发展到5.0版。自2017年以来,上海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连续四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稳步实施了584项改革举措。

172项改革举措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实施方案》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涉外营商环境、创新环境、监管环境、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引领高地、区域合作、法治环境等10方面提出了172项改革举措。

《实施方案》明确,要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重要抓手,更大力度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整体优化,更加注重提升市场主体感受度,更深层次推进探索创新,把上海打造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工作目标为:一是每年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作出上海贡献。二是力争用3~5年的时间,上海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市场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率先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个中心”打通从政策制定到执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从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上海坚持制度创新和靶向施政,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从2018年重点聚焦社会投资项目,到2019年进一步拓展延伸,将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纳入改革范围。

2020年,上海提出了以“五个一”(只登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递一套表、只录一系统、只见一部门)为核心的3.0版改革,市区两级设立了社会投资审批审查中心,作为面向企业办事的单一窗口,提供全程“一站式”的审批、咨询和服务。

2021年,上海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推进以“全覆盖改革、全流程优化、全要素管控”为目标的4.0版改革,进一步拓展改革范围,正式挂牌成立了市、区两级1+16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将原先分散的审批资源集中、整合,依托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将社会投资、国有投资和政府投资等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各类审批、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事项纳入区级审批审查中心进行标准化管理,建立“前台一窗收发、后台联合会审”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同时,重点针对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这两个关键环节,实行“多图联审”和“多验合一”制度。自2018年起至今,上海已有21000多个各类建设项目已经享受了改革政策红利。

2022年工程建设领域的改革工作主要是聚焦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聚焦“全覆盖、全流程、全要素”的改革目标,围绕创新试点改革事项清单细化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形成该市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改革5.0版改革实施方案,系统有序整体地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创新试点工作。二是加快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为核心,加快与各行业部门专业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互通和信息共享。在实现审批服务事项全面接入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数据质量检查和项目办理进展督办的管理机制,加快推动数字化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的转变。三是切实推动审批审查中心实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区审批审查中心的建设和运行能级,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工作体系,以“一个中心”为依托聚焦企业办事全流程便利化,深化项目协调联动,打通从政策制定到执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本报综合报道)

2022-01-03 综合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进入“5.0版” 工程建设领域改革聚焦三方面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5628.html 1 3 开展创新试点 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 推动“一个中心”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