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坚持做建筑工人的服务员

——来自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培育建筑产业工人的报道

随着中国建筑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建筑劳务迎来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部分建筑劳务市场长期缺少持续有效监管,加上建筑农民工工作临时性强、流动性大等诸多因素,导致建筑劳务企业发展受阻,改革之路迫在眉睫。面对行业困境,宁波的多家建筑劳务龙头企业开始相互抱团取暖,依托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一方面寻找“脱困”自救的方法,另一方面请求当地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给予帮助,努力探索一条改革之路。

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是全国首家以建筑劳务为产业支撑的专业特色产业园区,自2018年成立以来,产业园在宁波市住建局和江北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区住建、人社、总工会等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发挥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党建带工建、团建、群建”模式,秉承以“坚持做建筑工人的服务员”为初心,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指导,重点发展作业为主的建筑业专业企业孵化、装配式等建筑产业工人培养、建筑工人职业鉴定和“互联网+”劳务用工平台,围绕“总部高地、生活基地、生产工地”的“三地”建设方针,构建“一园,双基地、N个工地”的发展载体,全方位、全链条的培养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全力推进建筑行业产业工人队伍的转型升级。

一、以总部高地为支点,聚集多方资源,为建筑工人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保障

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总部建立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万星汇大厦5楼至14楼,面积1.2万平方米,已入驻包括浙江广宜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诚晖人力资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建设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宁波三江劳务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兴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等30余家劳务企业;其拥有包括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长期稳定合作的总承包单位。该园搭建“党建引领、政策扶持、法律援助、工会服务、发展共享”五大平台,为政府、企业、职工三方搭建桥梁,聚集多方资源,为建筑工人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保障。

(一)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平台化”发展优势

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成立中共宁波江北人力资源产业联合委员会和中共宁波江北人力资源产业联合委员会党校。通过找准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探索实践“支部链接产业,党建引领发展”的产业党建模式,充分展现党建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势。该园的公共服务平台采用“日常代办、预约上门、集中受理”的运作模式,将辖区内建管、工商、税务、人社等部门的公共服务项目全部纳入,提供“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为园区企业和职工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打破传统,建立园区“规范化”用工保障体系

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构建“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切实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在区人社、区司法局、区总工会各部门的指导下,该园在非公有制组织中,相继成立丁师傅调解室、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园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机构,并创新提出三级纠纷调解机制,分别是:项目一线调解、企业综合调解、政府调解。三级纠纷调解机制建立以来,已受理并调解各类劳动纠纷案件800多件,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化解成功率和调解协议履行率均达98%。

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要求入住企业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并在施工项目部派驻劳务员,建立合理、合法的渠道来反映诉求,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联合人社、公安等部门,在保障农民工合理诉求的基础上,严厉打击假借讨要农民工工资为由的“恶意讨薪”行为,实现农民工合理合规维权。截止目前,园区未发生一起“恶意讨薪”事件。

(三)合作共享,加强建筑劳务信息化管理

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在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设立视频监控平台,搭建园区内部大数据平台,对园区企业承接工程实名制现场管理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并向社会公众开放。依托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平台,指导园区企业最大限度的和施工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将工人的实名信息、考勤情况、工资发放情况、进出场情况都在信息平台上能够实时更新,随查随显。同时对工人信息进行分析,对技术高、经验丰富的人员吸收到园区企业自建班组中,不断扩大自有班组队伍。

(四)先行先试,培育自有产业工人队伍

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鼓励园区大型劳务企业先行先试,利用园区平台优势,探索建筑劳务企业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现已有部分单位构建新型建筑用工体系,选拔培育了一批自有专业作业班组(或企业)。如:宁波市诚晖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积极组建以高技能建筑工人为核心的泥工、钢筋、PC安装等专业作业公司;浙江广宜集团成立PC安装专业班组等。通过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等方式,与建筑工人骨干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统一管理,标准化施工,并以此扩大自有班组队伍,筹备成立专业作业企业。

二、以生活培训基地为抓手,开展各类培训,为建筑工人转型升级提供激励机制

(一)建立双基地,扩宽培训渠道

为加大培育建筑产业工人力度,推进建筑农民工向高素质技术工人转型,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先后建立了建筑产业工人基地、宁波市技术工人培育基地。建筑产业工人基地位于宁波市江北区环城北路东段67号,该基地已被该市总工会确定为“江北区建筑产业工人改革示范基地”,并被江北区命名“建才之营-建筑产业工人党群服务中心”“江北区建筑人才之家”。该基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其内拥有多媒体培训教室、电教室、技能实操教室以及大型技能实操培训设备,配置宿舍、食堂、休闲室、图书馆等。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工人的培训和生活进行有序管理,并提供党建引领、思想宣教、职业技能培训等特色服务。基地涵盖特种作业人员、装配式建筑安装人员、施工现场岗位人员等工种培训,以及岗位、职业技能等级等各类培训。2021年1-7月已开展培训近100场,完成特种专业培训1300余人;完成施工现场考前培训人员2300余人;完成施工现场继续教育培训4600余人。

(二)练兵比武,提升晋升通道

为弘扬精益求精、敬业爱岗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双基地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以及推荐园区企业优秀建筑产业工人参与“劳模、工匠、首席工人、技术能手”的评选,提高建筑产业工人的荣誉感。例如:近期在宁波市技术工人培育基地开展了“2021年第一届宁波技能大赛砌筑工项目江北区选拔赛”。近三年,该园已成功举办各类技能活动等主题活动10余次,并已成功推荐2个江北区工人先锋号团队、2名江北工匠、4名甬江工匠、1名首席工人,全面提升了传统建筑产业工人的人才晋升通道。

(三)结合实际,建立激励机制

1.为提升建筑工人的培训考证需求,对于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证书人员给予相应补贴;

2.为提升建筑工人岗位竞争力,对于特定岗位需要持证上岗,并按技能等级给予其在岗位对应的工资薪酬补贴;

3.对工人试行建筑工人职业星级认证等级与工资、入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政策挂钩,营造高技高价、优质优先的学习氛围;

4.为技术能手提供上升平台,择优推荐申报各级劳模工匠,提升其荣誉感;

5.为就职三年以上的优秀建筑工人骨干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并给予补贴部分学费;

6.为技能熟练、积极向上的优秀建筑工人,提供优先入党机会等。

三、以生产工地为主战场,搭建“红色+智慧工地”,为建筑工人转型升级提供优质服务

生产工地即N个项目工地,也是最广大建筑工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积极响应宁波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号召,在符合一定规模建筑工程造价项目,全面推进以“有组织、有制度、有教育、有活动、有场所、有标识和作用发挥好”为主要内容的“六有一好”红色工地创建。

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在项目工地实施智慧工地建设,投放“人脸识别+智能测温”门禁系统。并将现场门禁系统与园区大数据平台联网,实现项目管理人员和建筑工人智能考勤,以及集合测温及视频记录系统,将“战疫”设备再升级,保障安全生产。产业园通过对工人实名制管理,严格落实“无欠薪”制度,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为更好的服务建筑产业工人,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成立了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工会联合会,积极探索“工会建在项目上”。从2018年10月成立至今,已成立8个项目工地工会。工联会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职工权益维护、红色党史宣贯、技能提升竞赛、导师带徒和关心关怀等送入项目。通过开展节日慰问、普法教育以及安全生产培训、组织工人子女“小候鸟”假期活动等方式,切实提高建筑工人的技能水平和身心健康素养,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

2022-01-06 ——来自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培育建筑产业工人的报道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5681.html 1 3 坚持做建筑工人的服务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