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展在上海植物园植物大楼展厅内开幕。本次展览以“万物和谐共生 同筑美丽家园”为主题,由上海植物园、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辰山植物园3家单位联合主办,旨在展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国家战略及其实施成效,呼吁全社会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整个科普展分为5个展区,通过标本、图片和影像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战略、方法、成效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呈现。
第一个展区展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节能减排以及人类经济、生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展区展现了国际、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是我国于2021年10月最新发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该战略要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第三个展区展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全球人口爆炸性增长、掠夺式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生物入侵和全球气候变化已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对此,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尤为重要。同时,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监测的基础上,就地建立国家级保护区和公园,或建立迁地保护的植物园和动物园,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方法。
第四个展区展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上海植物园、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和上海辰山植物园认真贯彻落实国际、国家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目标,围绕动植物保育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系统性研究,现已成为上海这座超大城市人与自然连接的重要纽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在生物战略资源储备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个展区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本次科普展通过标本和摄影图片共计展出动植物种类200余种:鸟类标本8件、昆虫标本36件和植物腊叶标本30件;通过图片展现了我国珍稀濒危植物20种、上海常见植物100种和上海常见鸟类50种。同时,采用亚克力滴胶和种子画的形式,展现了200余种不同植物种子的形态多样性,有全世界最大的种子——海椰子,也有全世界最小的种子——兰科植物种子。此外,科普展上还展现了上海代表生境沙盘模型,依托山丘、绿地、农田和湿地4种生境,配合野生动物在其间的出没,场景逼真。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主办方发起了倡议,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致行动:学习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保护野生动植物,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营造生态友好型环境;节约能源,做好垃圾分类投放,践行绿色生活新风尚;不随意引进或丢弃外来动植物,防止生物入侵。
在科普展开幕式上,上海植物园园长严巍与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云飞代表双方交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未来,双方依托各自优势,从城市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搭建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的综合性平台,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科学知识传播是植物园和自然博物馆的重要功能,本次科普展是三家主办单位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的重要行动之一。此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展同期展出的还有“我心中的植物园”儿童画作征集比赛优秀作品展,展览期间还将组织配套的科普活动。(记者 顾今 见习记者 葛沁宁 通讯员 谢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