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钢结构

决战高山,“冬奥明珠”

——中冶钢构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钢结构建设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1月份在北京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来到了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进行考察调研。作为该项目钢结构工程部分的建设方,中冶钢构全体员工感到十分自豪,迅速开展学习习总书记对冬奥会项目建设提出的“世界一流”“自主创新”“问题导向”“精益求精”“奋斗精神”要求和指示,并把习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作为干好冬奥会后续项目建设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指引,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力争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任务。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被称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场馆设施建设项目的子项之一,将举行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等11个极具挑战和观赏性的比赛项目,建成后将是国内首条世界级别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国内唯一符合冬奥会标准的赛道。项目建设7条雪道,赛道全长约10公里,最大垂直落差超900米,总建筑面积共计38854平方米,共需完成钢结构安装近25300吨。依山而立的“明珠”主雪道的起点位于山巅的2198米处,是冬奥场馆中的“三最”工程,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建设难度最大。

作为承建了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雪车雪橇,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奥运村及古杨树场馆群三个项目钢结构工程的建设者,中冶钢构提高政治站位,充分明确建设好冬奥会项目的重要意义,用双脚丈量山川,用汗水浇灌山坡,逐一攻破急、难、险、重“拦路虎”,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施工任务,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

海拔高、作业场地狭小。该项目地处高山山区,最高海拔达到2198米,施工路线长,前期无正式施工道路,山势陡峭,山地地形复杂。场地狭小,各项专业穿插施工繁多,道路唯一且较窄,交通道路进场拥堵。项目部根据现场情况,积极同业主、交管部门沟通,在仅有一条进场路的前提下,开通绿色通道,通过改装六驱车增加运输能力减少运次,优先放行,提高运输次数。针对构件进场道路坡度大,大马力运输车辆爬坡困难,项目部在雨雪天时专门配置了挖掘机随时待命,通过拖拉运输车上山,24小时不间断点单式运输,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部分恶劣的路段,在机械运输设备不具备工作条件的情况下,项目部始终认为没有坐等来的条件,积极发挥团队的力量,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搬运的方式、肩挑手推,把几吨重的构件和设备用最原始、最吃力的方式搬运山上。业主和总包多次对于公司项目部展现出来“不怕吃苦”的钢铁意志,排除万难也要完成任务的干劲、韧劲给予高度评价。

项目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多变。该项目地处高山地区,气温较低,夏季高温多雨大风雷电,时常出现“山顶暴雨、中间平台大雨、集散小中雨、中站小雨”等恶劣天气状况。山顶出发区位于海坨山峰顶,时常伴有大雾、大风天气、风力有时达十级,冬天气温温度最低为-35℃,平均温度-20℃左右。且山区工业无水、无电、无路、无信号,全程采用发电机发电,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是这个项目的真实写照。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项目部发挥“铁军”精神和善打硬仗、敢打硬仗的作风,未雨绸缪、科学研判、做好预判,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全体人员随时待命,一旦天气适合施工,全天员工发挥“抢”字精神,把握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抓住稍纵即逝的良好施工机遇,分秒必争。最终,项目团队化压力为动力,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冬奥建设精神和“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为克服施工困难,如期实现了项目进展。

国文清董事长在中冶集团2021年工作会上表示: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要求是前进的方向,三亿人上冰雪,也是中冶的巨大市场。作为三个冬奥会场馆钢结构工程建设者,中冶钢构人以亲历了这场重要盛会建设为荣,深感无比自豪。中冶钢构以冬奥会项目建设为契机,继续以打造提升“中冶钢构”品牌为己任,确保在国内高端钢结构市场牢牢占据领先地位,展现出独占鳌头的品牌优势,向国内钢结构行业前三名发起冲刺! (徐世荫 乙福祥 周敏)

2022-01-20 徐世荫 ——中冶钢构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钢结构建设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5856.html 1 3 决战高山,“冬奥明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