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将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在1月20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对2022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工作,分析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2022年工作。
会议认为,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是统筹疫情防控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组织施工企业全力以赴建设疫情防控设施。排查整治疫情隔离观察场所安全风险隐患,加强公园、社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工地疫情防控。
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三是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国40个城市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4.2万套。规范发展公租房,新开工公租房8.8万套。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65万套。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56万个,惠及居民965万户。
四是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建设底线管控,严控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防止在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在21个城市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在20个示范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新城建”项目落地见效。
五是深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年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开工49.29万户。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
六是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开展钢结构住宅建设试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与海砂使用专项督查和冬奥会场馆工程质量检查,开展建设工程质量评价试点。完善工程建设标准。
七是防范治理城乡建设领域风险隐患。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排查整治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隐患77万个,基本完成全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摸底和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阶段性整治。
八是深化拓展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专项治理“体外循环”和“隐性审批”问题。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组织编制“十四五”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制定实施“十四五”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城乡建设行动方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乡建设行动方案。
九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毫不松懈治“四风”,加强监督执纪、反腐倡廉和警示教育。
会议强调,2022年,全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在“增信心、防风险、稳增长、促改革、强队伍”上下功夫。
会议要求,2022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协调性精准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二是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租购并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指导各地合理确定本地区住房保障制度安排。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健全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管理和运行机制。
三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健全体系、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管控底线、提升品质、提高效能、转变方式。在设区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指导各地制定和实施城市更新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各项任务。组织推进燃气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工程。编制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推动城市建设适老化转型,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治理,构建全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张网”,建立部、省、市城市管理工作体系,建立超大特大城市治理风险防控机制。
四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为着力点,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全国100个样本县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实现省级全覆盖。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持续实施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县城建设“营建要点”,推动转变县城建设方式。落实乡村建设“营建要点”,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政策机制和建设方式,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五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出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制定细化方案,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研究建立城乡建设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城市、县城、社区、乡村考评指标体系,研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和方法。
六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坚持守底线、提品质、强秩序、促转型,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22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5%以上。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快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工程质量评价制度。
七是推动改革创新和法治建设。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全流程审批制度化、模式化。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构建以强制性标准为核心的新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法律法规,推动出台城镇住房保障条例、住房租赁条例。建立巡查稽查制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八是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凝聚全系统共同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会议号召,踏上新的征程,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