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旭 康德利
2021年11月25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进行封园化管理,标志着北京冬奥会正式进入全面备战状态。位于园区内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配套项目作为冬奥会重要配套设施之一,担负着完善国家会议中心功能性设施、助力北京市适应重大国事活动常态化的重任。11月30日,该项目正式移交北京市冬奥组委,作为冬奥会期间提供电力保障的配套设施,接受世界的检阅。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配套项目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国际商务和国际交流的新引擎。配套酒店地块增加建设的110千伏变电站,将为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提供电力保障。作为北京市开工最晚的冬奥项目,面临疫情防控、周边地下管线复杂、工期紧张等多重挑战,中建二局项目团队聚焦智慧建造、精益建造、高效建造“三大建造”理念,充分发挥攻坚精神,应用多项施工新技术,保证了工程建设“稳、准、快”,用科技为大国建造贴上“中国智造”的标签。
毫米级误差施工,确保周边运行“稳如泰山”
该项目所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端,位于北京繁华地段,紧临地铁15号线,而项目的基坑深度达到20米。施工时如何保证地铁结构、附属结构及道路变形在设计和规范要求内,保证管线的正常使用就成为最大的施工难点。其中水平、竖向不均匀沉降控制值达到每10米必须控制在3~5毫米之内,如果采用传统桩锚支护,根本达不到设计要求。
为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周边管线的正常使用,项目技术团队展开头脑风暴讨论,并多次与行业专家、高校教授沟通交流,最终决定采用装配式轴力自动伺服型钢支撑应用技术,来保证各项技术安全指标的实现,成为北京地区首个引进并优化使用该项技术的项目。
该项施工技术可在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端部增设轴力伺服装置(即防微杜渐,轴向力低于或超出理论值时,可通过该装置及时调整),极大提高了基坑支护安全等级,具有传统钢支撑可回收、施工方便快速的优点,同时具备工程模块化制作、高强螺栓连接、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控制等优点,保证了毫米级沉降及侧向偏移控制。(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