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修龙
在上海静安区大悦城附近的苏州河畔,有一栋高楼刚封顶不久,楼外墙上“CSCEC”标识格外显眼,这就是中建八局上海公司的安康苑项目。无论白天黑夜,这个项目现场如火如荼,一派繁忙场景。工地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几百米高的塔吊了,这就是傈僳族塔吊司机汉美珍的工作岗位,每天她与蓝天并驾与白云齐驱。
汉美珍今年27岁,来自云南迪庆。因为是特殊工种,她头戴着蓝色安全帽。清晨五点,汉美珍就起床洗漱,六点整,塔吊的大臂准时就开始了一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运作。汉美珍拥有傈僳族特有的娇美,走在大街上你根本看不出,也想不出她的工作地点会在高空之上。可她在施工现场4号塔吊上,熟练地操纵起一支长长的臂膀,搬运现场的物资如探囊取物一般。
汉美珍每天最辛苦的时候就是攀爬那直通云霄的“天梯”。家乡的高山峡谷赋予了她勇敢坚毅的性格,而职业的关系和长期的运动,她更练就一副矫健的体魄。随着施工进度,高楼一天天在上升,塔吊也会逐渐加升。当塔吊提升到距离地面200米高时,东方黄浦江畔的“三件套”尽收眼底,她便有了如坐云端般的感觉。
身在百米高空,吊送材料时,狭小的操作室也会随着惯性在高空晃动,但汉美珍十分淡定,专注于眼前的吊臂和手中的操作手柄。并且在起落和远转的过程中细心地观察周围的情形,避开下方的人群和障碍物,与地上信号工的指令紧密配合,每一件物品都放置得不差分毫。工友对着蓝天竖起大拇指评价她说:“这个少数民族塔司人美技术好,指哪打哪,又能吃苦耐劳,到了下班时间让她帮个忙,她从来不会拒绝的。”每天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是每分每秒都要用心去把握。
与蓝天白云为伍,一览众山小,汉美珍心情特别的舒畅。但到了夏季,烈日当空,燥热的空气无遮无挡不断往里涌,整个操作室如同烤炉。虽然安装有空调,但是为了方便观察,她常常要打开面前挡风玻璃。此时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多喝几口水解暑,可人在高空,为减少上厕所的频率,汉美珍一直都在克制饮食,刻意少吃饭、少喝水。在这个专属她的“天空之城”里,除了对讲机里面的指令,一切都要她独自面对。
当然,她并不算孤独,因为还有个“形影不离”的2号塔吊司机可以与她隔空对视,甚至可以“握手”。他们近在咫尺,每天早晨登上驾驶舱,都会互相发出别人看不懂的讯号问候彼此。对方是她的大徒弟,也是她嘴里的“孩子爸”。她老公比她高两个头,除了工作之外,他还有一个职责就是陪伴。每天不管是中午还是加班到半夜,等她到了在电梯口下,他的身影总会出现,夫妻一起携手同归,用这种朴素的方式,营造出工地上的浪漫与爱意。
看着和自己一样每天起早贪黑高强度工作,还要上上下下来回四趟攀爬,老公常常调侃说她减肥容易,其实眼神里透出的是疼爱和酸楚,就像家乡酸菜鱼里的那个味……
傈僳人热情好客,有着情深义重的民族特点。汉美珍也传承了傈僳族“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的习俗。工友们经常在节日期间和劳动之余聆听到她那傈僳人特有的美妙歌声,歌声富有穿透力,让劳累一天的工友们感受到傈僳族传统文化的美妙。
汉美珍空闲下来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拿起手机和家里孩子视频。孩子常常流露出羡慕的目光,说妈妈您真好,天天坐在“飞机”上和蓝天白云打交道。汉美珍这时虽然劳累,但很自豪,她认为自己的工作见证着城市变迁,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城市风景。脚下的大楼一天天在高升,她心里时常充满着成就感,她也乐意把这份感受分享给她6岁的孩子。
劳动从无贵贱之分,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人去付出汗水,不畏惧严寒酷暑,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者,都是值得被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