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位于上海普陀区苏州河南岸的“天安千树”可谓当代现实版的“悬浮森林”。上海建工的工程师们围绕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积极开拓思路、创新工艺技术,用匠心打造了一座城市空中花园,成为上海又一网红地标和建筑文化的一张名片。
“生命立柱”如何形成?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赋予立柱以生命的张力,采用140余根具有艺术景观造型的清水混凝土立柱作为挑梁柱,加上近20根同样艺术造型的独立景观柱,完美地实现了艺术与建筑的自然融合。“生命立柱”的背后有哪些科技密码?
据悉,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基于“智能加工”与“模块装配”清水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成套技术,形成了多维数字控制快速成型、多维数字雕刻单元加工,以及模块化组装的两套复杂模板加工工艺,研发出一种内衬层及面板层相结合的模板配制技术,满足了任意空间几何曲面结构模板的制作及装配要求,在清水混凝土结构表面上雕刻出复杂的纹理艺术效果。
基于大规模应用混凝土表面色泽均匀及材质长期稳定的清水混凝土制造技术,解决原材料品质、表观色差、工作性能的控制难题,满足不同形状复杂的清水混凝土结构艺术效果。
同时,基于空间几何结构形状变化要求的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形成复杂外形清水混凝土结构的浇捣、养护、拆模和修补的成套施工技术,满足以花篮艺术混凝土结构为典型代表的复杂形状及褶皱肌理饰面清水混凝土结构的精细化施工要求。
“绿色基因”如何常青?
清水混凝土立柱悬垂直下,各具形态的“生命立柱”由清水柱、清水花盆、清水种植池等艺术性清水混凝土构造组成,现场清水花盆分为大、中、小、异形4个种类。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建立滴灌排水系统,在立柱内预埋给水管、雨水排水管,内含雨量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浇洒量,实现智能灌溉,每个花盆根据效果再配以0-3组LED泛光照明设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艺术纹理空间构型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荣获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针对天安千树清水混凝土的研究成果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授权1项,涵盖新型材料研发、新型装备开发和施工性能提升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全领域,形成了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继天安千树成功应用后,研究成果还在上海嘉定新城C13-1商业地块项目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是商业综合体,也是艺术中心
作为上海唯一的山型购物中心,天安千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地上为一栋59.9米高的9层商业楼,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地下室共3层,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建筑根据东西地块整体构思设计为“山峰型”,由莫干山路至苏州河层层退台而下,即“南高北低”,直至苏州河沿河绿化带。400级台阶、1000多棵绿植……沿苏州河一侧,呈现上百个露台;近莫干山路一侧,壁立千仞仿若刀劈斧削。
(李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