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绿色建材·装饰

建材的“建工化”是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艾明星

建材的“建工化”,是指建材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或生产时,应能充分了解建筑的使用要求,由仅仅关注建材产品本身向同时关注建筑部品部件的应用技术延伸。建材的“建工化”应以建筑工程的视角,立足“规划—材料—产品—部品—构件—系统—体系—标准—图集—工程”全过程,解决建材产品定位,材料及产品生产,部品及构件集成,系统及体系优化,标准及图集编制,工程建设实施等关键问题。

建材“规划”是通过调查研究,在研究市场、探寻客户需求、分析竞争对手、衡量外在机会与风险,制定出可以把握市场机会,满足客户需要的建材产品的远景目标及实施该远景目标的战略、战术的过程。建材“规划”的建工化,是将拟选用的建材放入整个建筑工程的范畴内进行评估。比如,我们在做“发泡陶瓷”建筑制品的产业规划时,除重点关注该产品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政策支撑、产品生产技术可行性外,更应当关注其作为建材产品在建筑应用过程中的应用技术是否成熟,市场接受度如何,与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等。缺乏建工思想的建材“规划”是不完全的。

拟定生产的建材产品,经过严格的规划评估后,将进入材料及产品的生产阶段。“材料及产品”的建工化,是指所生产的建材产品不仅应当满足基本的国家标准(GB)或建材(JC)产品标准的要求,还应当满足建工(JG)产品标准的要求。比如对于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作为普通建材产品时,应当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B/T 21558-2008即可;而作为建筑保温用板材时,对聚氨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聚氨酯硬泡复合保温板》 JG/T 314-2012的要求。因此,“材料及产品”的建工化有助于产品的市场定位,避免只关注产品生产,而忽略产品市场需求的问题。

部品及构件集成、系统及体系优化,完全属于建筑工程的范畴,一种建材产品从产品变为商品,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是建材产品商品转化的第一步;而将单一建材产品通过与其他建材产品复合构成部品或构件,是建材产品商品转化的第二步。比如将岩棉制品同陶瓷薄板进行二次复合形成保温装饰一体板,将满足外墙对保温、装饰建筑功能的需求。部品及构件通过体系化设计,形成系统或体系,可满足建筑安全性和建筑功能的要求,将是建材产品商品转化的第三步,也是更具技术及市场竞争力的一步。比如将外墙挂板同配套的密封材料及连接件共同构成外墙围护系统,能真正解决建筑工程的建筑工业化需求。因此,建材的建工化,是在建材生产的过程中,融入建材应用技术,并进行不断的产品迭代,而成为建工产品的过程。

一种成熟的建材产品、部品或构件,以及所构成的系统或体系,在进入市场或进入建工领域时,除应满足建材或建工标准外,还应满足建筑工程标准(JGJ)的要求。建筑工程标准不仅规定了相应建材产品的适用范围、材料性能要求,而且对该产品的设计要点、施工要点和验收项目进行了规定,是设计、施工和验收的依据。由于新型建材产品往往缺乏工程标准,因此,需要我们建材产品生产企业去推动这项工作。同样,建造图集作为一种建筑材料的构造做法,可为设计师提供设计依据,也是建材企业必须完成的工作。可以说,标准及图集的编制既是建材建工化的具体化成果,也是建材走向建工的具体要求。

工程建设实施是建材“建工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建材产品价值的关键过程,也是建材成为建筑组成部分的实现方式。通过工程建设,建材将最终形成建筑物实体,完成整个建筑的建造,也完成了建材“建工化”的工程。

总之,建材的“建工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贯穿建材产品规划,材料及产品生产,部品及构件集成,系统及体系优化,标准及图集编制,以及工程建设实施等全过程,解决好每一个阶段的建工化,必将实现建材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国建研院建研科技绿色围护结构及内装系统技术中心主任)

2022-02-14 □艾明星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038.html 1 3 建材的“建工化”是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