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6版)以项目管理系统为中心,搭建具备智能化的企业运营能力的数据模型,形成数字化平台,深度集成客户关系管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开车等系统产生的数据,通过企业独有的数字化能力数据模型加工,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分析。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挖掘数据的价值,可以发现企业运营中可以改善的地方,甚至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完善的企业数据库能方便企业员工快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节约时间与成本。同时,要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数据收集、汇聚、存储、流通、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技术保障措施。
全面建立数字化高效软件体系和加强包括三维平台款硬件在内的硬件实施建设,实现以平台为中心,集成企业基础架构资源、人力资源、数据资源、组织资源、社会资源等,建立统一的业务服务中心,实现敏捷流程决策路径以支持业务应用程序中的快速变化和创新,建成智能数据生态,实现统一技术平台,支撑生产决策、数字工程、智能服务全业务链的云应用服务,形成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的生态运营模式,是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先进的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通过数据运营实现打造数据价值、分享数据红利的新境界,但数据运营方式只有观念变革才会达到一个最佳效果,最终实现构建高品质数据服务水平,从而打造企业差异化竞争力。
3.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把标准规范进行数字化。设计企业在实施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提升同类产品、同类设施标准化设计水平,为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创造条件,要注重生产运营数据库管理,形成标准化数据库,筑牢信息化管理基础,向标准化要效益。
设计企业要主动参与制修订和采用国际、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积极建设信息化标准创新体系,加快健全完善现有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等标准体系,推动形成以标准为核心,结合应用能力评估、产品质量测评、系统建设验收的企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标准生态体系。要建立数字化时代工程建设的标准,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建设标准,制定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流通等标准规范,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制订和实施各项管理标准化工作,包含底层数据格式统一标准、企业层面的业务体系标准、软件系统层面的数据交换接口标准、相关管理层面的标准以及管理体系标准等建设。要围绕数字化转型发展、平台建设、融合发展标准制定以及应用示范等,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要强化新技术应用安全风险动态评估,逐步建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企业应用的原则和标准,确保新技术始终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
4.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
设计企业是服务性企业,它的价值必须得到项目客户的认可才能得以体现,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特征。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其含义是打造多层次体系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能力,包括围绕客户设计组织结构、基于客户场景的创新能力、设计满足客户体验的互动方式,并在数据、IT以及考核机制等各方面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对同一目标客户群体,采用同样渠道触点,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统一的服务体系。
从客户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出发,挖掘客户需求,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带给客户完整感受。客户体验主要指沿着客户全互动周期带给客户的便利性和感受舒适度,包括线上线下。线上通过用户界面(UI)、用户体验(UX)设计,线下通过特定场景的全流程互动设计,打造无缝综合客户体验。实现用户需求的实时感知、分析和预测。整合服务渠道,建设敏捷响应的用户服务体系,实现从签订合同到交付全流程的按需、精准服务,提升用户全生命周期响应能力。动态采集产品使用和服务过程数据,提供在线监控、远程诊断、预测性维护等延伸服务,丰富完善服务产品和业务模式,探索平台化、集成化、场景化增值服务。
设计企业只有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顺应业主价值导向,才会在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博取广阔的前景。
5.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是融合创新
技术融合与理念融合创新是推行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设计方式、数字技术与服务方式、数字化下企业内部各专业间和组织间、企业外部与客户与国际市场等的融合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设计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新动力。要切实通过融合创新,引入数字化作为生产力,实现企业的运行自动化、智能化,打破企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准确性、全面性和连通性,实现企业系统与业务、内部与外部、人机互动等切实落地,让数字化转型不再是无源之本。
设计企业在多年信息化改革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独立的体系平台。如何通过数字化的运用,拆除企业内部形形色色的“墙”,使这些体系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企业运行体系,更加有效地使企业实体业务中产生的各类数据,通过信息网络和数据管理技术,实现融合贯通,让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数据能够实时流动与共享,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的真正融合,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更加流畅、运行有效,这就必须推动数字化与企业体制、机制的高度融合、相互促进。
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外部融合发展。设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融合,是实施数字化转型必须采取的有效方法。建立和维护与客户、制造商(供货商)、金融机构以及行政主管机构和其他相关社会组织等的良好关系,并协同融合发展,是设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推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交流,了解国际市场趋势,掌握国际工程标准,熟悉项目属地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情况。通过融合发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我国设计企业与国际制度规则和功能做法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利用国际人才、技术、知识产权等创新资源,学习国际先进经营管理模式,支持和促进我国建筑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设备、资金、技术、人员更大范围流通,加强市场、规则、标准方面的软联通,强化合作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中国设计”“中国标准”和“中国建造”的品牌信誉、知名度和影响力。
6.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数字化团队建设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仅仅只是简单运用数字技术,单靠IT人才,是很难实现的。必须建立起一个数字化团队,才能有效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首先,企业数字化人才团队的核心在于拥有数字化领导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化战略、思维、执行和创新能力,能够准确找到企业的业务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能够加强企业内部与外部渠道、用户之间的关系互动与数据互动,将企业的组织、经营模式以及数字化技术进行融合,从而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其次,在数字化人才团队建设中,更重要的是数字化专业创新人才的引进或培养,包括系统、软件、硬件工程师、大数据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通过这些人才来构建起企业的数字化平台,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进行,这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人才。
最后,是数字化应用人才,包括营销、财务、运营、产品、生产等各个不同的业务领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业务的实际运作,提出数字化相关需求,并且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与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进行融合,最终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真正创造价值。
以上仅对不同设计企业实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设计企业实行数字化转型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本公司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做出企业实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领导班子批准后,再编制企业实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只有这样,企业推行数字化转型才能有效展开、得以落实。
实施数字化转型是设计企业面临的第二次改革,需要企业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的智慧、决心、勇气和坚定意志,彻底转变观念,切实解决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认识不统一、机制不健全、能力不具备等困难,构建能快速满足客户需求、支持业务创新的技术平台体系,真正成为支撑客户服务和业务创新的领先数字化企业。
(作者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原副理事长、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原总经理和原副总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