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建筑业追求高质量发展

智能建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大力发展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进入数字化时代,持续增强信息技术集成能力,推动全过程信息模型应用,以智能建造引领转型升级,是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其中,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0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建筑业进入以智能建造为核心的发展时期。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

展望“十四五”

智能建造大有可为

“十三五”时期,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我国建筑业在规模上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发展质量还有待提升,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依然显著,科技含量也有待提高,建设方式粗放带来的大量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成为阻碍建筑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早在2011年、2015年、2016年,住建部就先后发布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建筑业企业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应用。

2020年,住建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有效拉动内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确定全国七个项目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同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各地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较大进展。

由发展纲要、指导意见到试点、经验做法清单,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智能建造倡导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是“十四五”的关键之年,建筑业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要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加快提升智能建造水平。推进智能建造是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低碳循环发展的主要举措,既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打造经济发展“双引擎”的内在要求。

智能建造是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实现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行业专家一致认为,发展智能化的建造方式已经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智能建造正在成为世界建筑领域的前沿赛道。“基于目前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分析和政策导向,建筑业推进智能建造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表示,建筑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做到“四个转变”:从“数量取胜”转向“质量取胜”;从“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管理”;从“经济效益优先”转向“绿色发展优先”;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这些转变,智能建造是重要手段。

升级换挡提速

智能建造迈出关键步伐

智能建造是构建“中国建造”的主攻方向,人力市场对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在新基建背景下,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建筑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基础设施体系的智能升级与数字转化夯实人才基础。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下,各地也在逐步将现有各类产业支持政策进一步向智能建造领域倾斜,加大了对智能建造领域人才育才、留才、用才的重视力度和对智能建造专业技术应用的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培养符合当今发展需求的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当前,中国建筑领域已步入高质量创新发展阶段,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才是创新的动力、更是一个行业得以长久发展的基石。人才作为行业发展源动力,健全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是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有力举措。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必将为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更好地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报综合报道)

2022-03-03 综合 建筑业追求高质量发展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219.html 1 3 智能建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