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王伟对记者说,3标段总体混凝土浇筑29万立方米,其中21万立方米是在预制厂完成的,总体预制构件装配率接近95%。未来,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施工方式,将会越来越普遍。
他也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确定单品部件的标准,这样对今后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应用大有裨益,成本也会不断降低。
解决超大构件运输、吊装难题
目前预制厂施工人员有两三百人,工地只留少许吊装、灌浆的施工人员,生产主力集中在预制厂。从“散兵游勇”的施工队伍露天作业到集中管理的产业工人在工厂制作加工,这是建设工地生产方式的进步,也是管理提效的必要手段。
现场拼装的过程有点类似乐高玩具的组合,对精细化要求很严格。项目总工袁扣峰介绍说,承台与立柱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构件与构件连接处留有对接的孔洞,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目前还没有发生拼装不成功或偏位。对接成功后,工人再从灌浆孔注入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砂浆强度100Mpa,保证构件连接牢固。“后来我们做过暴力破坏试验,测试结果显示,构件的节点强度比现浇施工要强很多。”
为了不影响市民白天的交通出行,构件运输的时间大多在夜间至第二天凌晨。袁扣峰说,通常运输单程耗时2小时,夜间运输8片箱梁的构件,第二天就可以完成一跨桥面的拼接。重量在150吨以下的立柱可以直接装车运输,超250吨的构件要分2节预制运输安装,如果是750吨的盖梁则要分成三节预制运输安装。
信息化管理平台助力智慧工地建设
位于大叶公路旁的S3-3项目部管理人员有近50人,传统的开会形式是召集所有人带好书面材料、PPT汇报。现在有了信息化平台管控,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即时上传,工程进度完成情况、预制构件信息、施工人员信息、大型设备信息、无人机巡查现场状况、施工前后对比图……一目了然,还可以在线上一键启动会议。
袁扣峰坦言,虽然一开始使用时,所有数据要上传,觉得不太习惯,不过有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后,在工作效率上确实提升很快。现在项目部所有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还有设备、消防、防疫管理,都通过信息化平台完成。
平台的数据更新快,项目部管理人员不必经常去工地现场,就可以掌握现场施工动态,业主也不必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工地大致情况。
相比于十多年前粗放的管理方式,今后有数据分析、技术支撑的管理平台将使得工地变得更加“智慧”。
工地安装了pm2.5检测仪器
在工地采用装配式工艺提质增效的同时,还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并且真正做到文明施工。
王伟对记者说,以往工人露天干活,还需要搭建高支模脚手架、爬到高处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在工地现场,除了打桩、基础施工,只需要留少数几个工人完成吊装拼接的工作,现场压力大大缓解。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构件都在工厂完成,现场没有湿法作业,扬尘防治轻松许多。除了给渣土覆盖绿网,现场还有检测仪器监控工地空气污染的状况。
王伟说,“我们在工地现场加装了pm2.5检测仪器,一旦超过标准,就会响起警报,所有的作业都停下来。”
工地两侧毗邻农舍、田园菜地。项目部在施工区和居民区之间做了隔离,防止非施工人员误入工地。
项目部与当地海桥村、周家村、墩头村和蔡家桥村村委签署了共建协议,并欢迎周边的村民担当监督员,监督工地的文明施工工作。如果村民发现不符合文明施工的地方,项目部会马上改正。
平时项目部会主动给村民帮些小忙,村民也会体谅项目部施工带来的不便,和谐的邻里关系给施工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虎年攻克“拦路虎”
S3-3标段前期征地十分顺利,保障了工程进度有序推进。不过,今年项目部的工期依然紧张,其中一个难题是搬迁轴线上的最后一条超高压线路——500千伏超高压。
高压线位于大叶公路以北的施工区,犹如“拦路虎”横在项目部面前。目前北区还处于基础施工阶段,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势必要率先解决高压线挡道的问题。项目副经理王学森解释说,这方面的问题业主上海城投集团已与国家电网协调沟通。业主计划在5月底之前把高压线迁走。一旦解决这个问题,工程的进度会进一步加快,S3公路的贯通也将早日实现。
除此之外,需攻克的难点还有不少:工地现场有两根从嘉兴到高桥石化方向的原油管,原油管20米保护范围内不能施工。在不影响大叶公路正常通行的条件下,要实现S3高架公路跨越大叶公路上方。目前交通组织、具体翻交方案还在研究中。
王伟说,“为了将影响降到最低,我们会选择在晚上公交末班车结束之后到第二天早上5点前暂时封路,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吊装。”
凝心聚力共奋进
S3-3标段的工期只有730天,业主还期望早日实现贯通。即使有了先进生产方式的加持,工期自始至终十分紧张。大部分管理人员平时就住在工地,在忙碌的工作节奏下,项目部为员工倾力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工作生活区。
在占地约10亩的项目部,有近30%的绿化面积。在办公区正门前,规划了一系列景观绿化,月季、桂树、金桔……绿植遍布,假山、凉亭、小径,水池里数十条锦鲤欢快地游动。S3-3项目部书记崔云说,这些景观都是项目部人员自己设计的。
在项目部厨房旁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崇明阿姨做饭时就地取材,员工们吃着放心,也看着赏心悦目。
项目部男生较多,运动需求必不可少。除了标准篮球场,项目部在生活区还安排了乒乓房、健身房,各种锻炼器材应有尽有。
小会议里设置了工地书屋,所列书籍都是根据项目部人员需求采购的。
平时项目部还组织许多活动,如邀请其他标段的兄弟单位一起参加篮球比赛;每月安排员工集体生日;中秋节前还有全员参与的厨艺大比;参与市里组织的健康长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项目部的凝聚力。
项目经理王伟介绍说,“我们项目部人员流动性不大。不少人曾一起参与了许多项目,如嘉闵高架2标、外高桥码头,获得过许多荣誉:上海市文明工地奖、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去年我们S3-3项目部又获得上海市重大工程实事立功竞赛金杯团队的称号。”
在强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感召下,S3-3标段的进度正按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截至今年2月上旬,项目部已完成80%打桩的任务、50%承台施工、30%安装的节点目标。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施工人员陆续返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又将来临。
王伟说,“在合理安排工程进度计划时,我们还时刻警惕疫情的反复,劝告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暂缓返沪,对于河南、安徽等劳动力密集的地区则采取包车的形式,使得主力军及时到岗,早日实现S3公路建成通车的目标。”
届时,S3公路不仅能为沿线居民出行带来便捷,推动沿线区域发展,而且将有力推动以临港为重点的上海南部地区发展,对提升东南部片区的对外辐射能力,加快上海“五大新城”“五个中心”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