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营造

冬奥背后的“量身定制”

——世界最大室内U型池助冬奥选手“雪上飞”

2月18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谷爱凌以绝对的优势夺得冠军,为中国队夺得本届冬奥会上的第8枚金牌。这也是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首次获得金牌。

赛场内,运动健儿能够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可喜可贺。其实,在赛场外,同样有无数振奋人心的“助力冬奥”故事。角色不同,使命相同,无论赛场内外,他们都在不同的“赛场”为冬奥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演绎着“一起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走进中铁十六局集团承建的崇礼高原训练基地室内U型场地,一条总长度298米、总跨度42米、上下高差81米的U型场道,犹如巨龙横卧山间,甚是壮观。

“由于该项目地处高山区山坡地段,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地貌复杂、起伏大,场地横向空间仅有70米,工程主体跨度42米,两侧均为天然林地,施工坡度最大达到45度。有限的施工空间内,又涉及土建、管道铺设、机电安装、钢结构拼装、设备调试等多项工序交叉作业,每个环节都是卡脖子工程,这些困难可让我们这些工程人吃尽了苦头。”来自路桥公司的李响作为此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回想起建设过程,满是感慨。

为了确保U型场地按期交付使用,保证国家冰雪运动员早日投训备战冬奥,项目团队坚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施工要求,集中调配具有丰富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强、设备齐全的施工班组24小时轮班作业,同时针对施工过程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多次组织专题研讨,集思广益,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和建设思路,历经艰难险阻,不负众望,仅用时117天便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

该场地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能达到国际标准赛事的全尺寸室内U型池赛道,并且可以实现全季度真雪环境训练和比赛。

“我们的U型池用到了三项创新技术,一个是高温造雪技术,能够在室外零上15摄氏度的温度下生成用于修槽的雪;第二个是独立温控技术,采用28个独立调控每个区域的控温系统,确保整个U型槽室温度平均;最后一个就是旱雪技术,先用旱雪修复出槽的基本U型状态,在旱雪上进行造雪、固雪,从而减少雪的用量。”介绍起项目的科技感,李响脸上洋溢着自豪。

崇礼高原训练基地室内U型场馆建成后,成为世界上标准最高、规模最大、四季可用的U型滑雪场馆。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共有四十余名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运动员在此训练和备战。 (石璐)

2022-03-10 ——世界最大室内U型池助冬奥选手“雪上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305.html 1 3 冬奥背后的“量身定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