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今 见习记者 葛沁宁
2月底,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博士和巴斯夫首席财务官Hans-Ulrich Engel博士共同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巴斯夫在2021年达成强劲而成功的业绩表现。”就此,记者采访了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博士,并就该公司深耕中国,以创新、可持续赋能巴斯夫发展新动力以及2021年显著提升全年销售额、利润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记者:巴斯夫2021年取得了哪些业绩,对于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景?
楼剑锋:巴斯夫在中国已经有137年的历史了。多年来,巴斯夫在中国通过长期投资,在产能建设、研发团队、可持续发展领域成绩卓著。2021年巴斯夫集团销售额达786亿欧元,息税前收益为78亿欧元,是2020年的两倍多。与此同时,巴斯夫也正在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产能强劲增长的情况下,2021年巴斯夫全球碳排放为2020万吨,比2020年有所降低。巴斯夫已确定到2025年超越型产品销售额约220亿欧元的目标。这些对价值链可持续发展贡献卓越的产品,在2021年的销售额已达到241亿欧元。
巴斯夫在中国,目前有员工达11000人。去年,巴斯夫在中国销售额创历史新高,达120亿欧元,是2010年的三倍之多。我们不断追加在华投资,得益于本地生产及研发足迹的不断扩大,本地生产销售比例已从2010年的50%增至2021年的近80%,体现了巴斯夫始终坚定投资中国市场的承诺。
中国市场是巴斯夫必须参与的市场。数据表明,到2030年,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扩大至50%以上,中国将是全球化学品增长的最大动力。中国产业链布局配备完整,从上游原材料到中高端制造,体系完整。为了满足客户对高品质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仍在继续推进在华的投资,多个大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记者:针对中国“十四五”规划,巴斯夫在中国市场有什么新的发展战略,将如何实施?
楼剑锋:中国“十四五”规划非常振奋人心。首先,它保证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十四五”规划强调了高端制造、高质量发展,这与巴斯夫在华发展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巴斯夫作为中国化工领域最重要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目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投资中国已超80亿欧元,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已超110亿欧元。除了总投资额达到100亿欧元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我们还有很多其他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日前,巴斯夫宣布将与中国石化进一步扩建南京一体化基地,扩建项目包含一系列上下游装置;去年,巴斯夫与杉杉股份共同组建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将在电池材料产业上占据优势市场地位。
作为世界著名的化工企业和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巴斯夫将继续立足中国,面向未来,以化学创新驱动可持续增长,助力中国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巴斯夫的经营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楼剑锋:巴斯夫的宗旨是“创造化学新作用,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未来”。财务目标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支持很多新的投资新的项目,我们业务要有增长。但是,巴斯夫也非常关注我们的非财务目标,比如,巴斯夫的碳目标。中国政府谈的是“双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巴斯夫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此外,到2030年,相比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5%。要知道从2018年到2030年,巴斯夫的业务和产能都会不断增长,这个减排25%的量对我们来讲是一大挑战。
在巴斯夫大中华区,尽管产量持续增长,但我们仍成功地连续数年减少了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完成这一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巴斯夫各个生产基地通过光伏发电站增加可再生资源在基地电力供应中的比例。2022年,巴斯夫大中国区首个光伏发电站在巴斯夫浦东科技创新园投入使用。近年来,各基地正积极拓展光伏面板在基地的安装面积。此外,作为绿色电力交易中“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购买方,巴斯夫亦积极在沪参与国家绿电交易试点,以减少降低碳排放。
除了不断优化现有工艺,逐步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要想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们还需要全新的、真正面向未来的创新工艺和技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例如巴斯夫正在与合作伙伴携手研发首个采用电力加热的蒸汽裂解装置,同时,巴斯夫也正在探索如何通过天然气,生产氢气。
在各项先进技术的助力下,在建的巴斯夫广东湛江一体化基地将成为可持续生产运营的典范。作为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我们将在这里部署最为前沿的工艺技术,例如电力加热的蒸汽裂解装置,并最大化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将其打造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低的综合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到2030年,全面投入运营的湛江一体化基地预计将比以天然气为能量来源的石化基地减少60%二氧化碳排放。
可再生能源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巴斯夫独立建设运营的一体化基地,首批装置将100%采用可再生能源供应其所需电力,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