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建材与装饰

增强城市活力 提升人居水平

——浅析“双碳”背景下的城镇老旧住宅改造与绿色发展

□李兴龙

题记:“双碳”背景下处理好城镇老旧住宅改造与绿色发展的关系显得极为重要。

建筑产业绿色发展涵盖环保建材的开发应用、建筑节能降耗、城镇肌理保护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城镇老旧住宅改造是城市更新的范畴,旨在完善功能设施、增强城市活力、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需要。

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锚定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住宅改造节能降碳是城市更新升级的关键要素

从节能降碳理念上看当今老旧住宅改造,笔者认为这个切入点应该是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可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还能带动绿色建材转型发展,所以说是城市更新升级的关键要素。

资料显示,我国建筑和运行用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3%,而老旧小区有近17万个,居住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普遍存在节能效率低、运行能耗高的短板。有关建筑产业的人大代表、专家提出,城镇老旧小区的住宅改造,不仅要外立面翻新、加装电梯、修建道路、屋顶植绿,还要实现超低能耗化,让人充分感受到绿色生态人居带来的美好。比如,防火保温材料、加气混凝土制品、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墙体材料、光伏玻璃、断桥隔热门窗、遮阳系统等建材,应该被列入改造应用的清单。

对此,有关业内权威人士就节能降碳、实施超低能耗建筑提出了建议,一是要加快建立对应的管理机制,以数字化技术进行全过程管控,从“双碳”战略目标高度实施绿色节能的性能提升;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鼓励老旧房屋改造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租赁住房改造中率先示范,在学校、图书馆、养老院等公建项目中率先应用;三是要创新金融举措,建议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出台相应补贴政策,打通金融支持的“最后一公里”。

城镇老旧住宅建筑的改造要充分应用绿色建材

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住宅建筑改造是重头戏。创新型绿色建材要顶层设计、成为服务于城市更新的第一要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同时,强调鼓励选用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要求改造项目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应严格落实相关保护修缮要求。

广义上讲,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并具有消磁、消声、调光、保温、隔热、防火、防水、抗静电性能。绿色建材可分为资源节约型、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三大类”,其中典型产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节能节约材料、防水密封材料、空气净化材料和抗菌抑菌材料等。

资料显示,我国已开发的绿色建材主要包括纤维强化石膏板、陶瓷、玻璃、管材、复合地板、涂料、壁纸等。以石膏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轻质墙板”,除板材具有石膏胶凝材料的一切优点外,其最重要的优点是凝结硬化快,适于大规模连续化、机械化生产。石膏胶凝材料属于难燃材料,其硬化体的热导率低于水泥制品,适于做室内墙面保温和装饰装修;“抗菌壁纸”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绿色墙饰产品,经过化学处理具有抗菌抑菌功能,在提升产品功能的同时提升了艺术效果;“环保涂料”近年来研发成果斐然,高端光触媒乳胶漆有催化降解、抗菌防霉、净化空气的功能,可消除甲醛并释放出负氧离子,能够调湿杀菌、提高人的睡眠质量,被称之为可“呼吸”的墙壁,是健康空间装饰的一大亮点;“复合地板”,既有木材天然丽质,又具耐磨、阻燃、防水功能;“不锈钢水管”不含环境污染物(无铅、无聚氯乙烯、无环境荷尔蒙),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和强度,使用寿命长,可保持水质纯净,大大降低水管的渗漏率,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属于住宅装饰的绿色管材。

在绿色建材中值得聚焦的是“竹材”,在老旧住宅建筑改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悉,竹子的固碳能力是一般森林的两倍。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是今年竹产业“两会”代表的呼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认为,采用竹缠绕工艺加工而成的压力水管道、城市综合管廊等建材品,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能大量替代金属、塑料、水泥等传统材料。如果这类绿色建材广泛应用于城建、市政、交通等领域,有着最佳的节能减排效应。

绿色建材成为健康装饰、美化生活的香饽饽,对丰富建筑产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实践、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有其重要意义。

以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留改拆”三者关系

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维系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发展不止于生态环保,还包裹着城市更新中历史建筑文脉的保护传承、城市肌理风貌的体现以及与之链接要素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实践。

一个城市的印象记忆标志是这个城市的建筑,它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历史长河中绵绵流淌,总是书写着这个城市的文化。歌德说,建筑是城市的凝固音乐。

所以,绿色发展,要用理性思维去正确对待老旧住宅“留改拆”三者之间的关系。“留”是指修缮保护,“改”是指改造建设,“拆”是指推倒重建。

——从修缮保护意义上看住宅的“留”。它的重心在于修缮保护,“修”是过程,要达到修旧如故的水平,以恢复建筑原貌;“缮”是出新,是保留后的价值结果。正确处理“留改拆”三者关系,笔者认为,应该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视野去审视、去挖掘、去营造。

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提出要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举措,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补齐城市短板,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活力,并阐明了三条底线:一是坚持应留尽留;二是保持老城格局尺度;三是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其展开的要义是全力保留城市记忆,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这就是修缮保护意义上的“留”。

——从改造建设意义上看住宅的“改”。它是针对住宅建筑结构具有保留价值的非保护性建筑,通过调整房屋内部空间布局或外部扩建,使厨卫设施独用成套化,以提升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对此,笔者感到上海曹杨新村的改建给了我们诸多可复制可借鉴的启迪。

史科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我国首个工人新村——曹杨一村落成,迎来首批住户——沪西各工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后来,二村、三村等相继开建,一直到1977年九村落成,整体上形成了“白墙壁、红屋顶”的建筑风貌。

据悉,曹杨一村改造实行“一户一图纸”,设计师团队根据近1500户居民房间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为每家每户提供个性化、精细化设计方案。解决了独立厨卫,同时,按小区外景设计方案,原先较为无序的绿化也重新得到规划。把少有人走的小路改造利用,拓宽主干道,仅一工区的停车位就从原来的20多个增加到70多个,还增设了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此外,为满足居民晾晒衣物需求,设置了一些集中晾晒区。

笔者认为,上世纪50年代的曹杨新村,其规划设计凸显“邻里单位”新生活理念,当时这种模式就是对每个邻里单元配置了自由的社区设施,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民城市,比如医院、公园、学校、邮局、商店、公用浴室和电影院等设施,居民出门办事只需步行10分钟左右就解决了。这样的一种社区生活生态是自由便捷的,令人向往的。在我们今天提出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当时初建的曹杨新村就已经实现了。

——从推倒重建意义上看住宅的“拆”。对老旧住宅的建筑结构差、安全标准低以及不具有保留价值的非保护性建筑,只能通过拆除重建的办法,适当提高开发建设强度、增加居住建筑面积实现成套化,或者通过对原住户重新安置彻底改善居住条件。

高质量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要在机制上得到保证

建筑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住宅改造的关键词。有关专家提出的建议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是要提高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建立贯彻落实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和绿色建筑标识制度。全面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高星级健康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等符合生态发展、节能减排及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目标的高标准建筑形式。积极推广绿色建筑领域“四新”技术。

二是要全面推广节能低碳高标准建筑。加快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和产能建筑等节能低碳类高标准建筑建设,将超低能耗建筑推广纳入建筑节能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城市新区、生态城区、新建县城区等新区集中连片式建设节能低碳类高标准建筑。

三是要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搭建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及时公布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分类推进绿色建材应用,鼓励在政府投资工程、省市重点工程、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中率先使用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中产品。研究在建筑项目中落实绿色建材应用比例的核算方法。完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健全绿色建材市场体系。组织开展绿色建材创新技术和产品工程应用示范试点。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积极申请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资质。

结语:“双碳”背景下的城镇老旧住宅改造与绿色发展,应充分体现习总书记两年前在上海考察时的指示精神,“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2022-03-14 李兴龙 ——浅析“双碳”背景下的城镇老旧住宅改造与绿色发展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353.html 1 3 增强城市活力 提升人居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