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注重城市更新品质

两会声音之规划设计行业

编者按:设计费及工程价款、EPC、装配式、城市更新、碳中和碳达峰……这些工程建设热点话题在近日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再次登上热榜,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了工程建设行业2022年工作任务。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将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同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具体包括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具体预算上,中央预算内投资将安排6400亿元,且政府投资将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以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同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以合理扩大适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已有1.46万亿元于全年底提前下达,1月份完成发行的4844亿元已全部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计划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方面,将继续推进重点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协同或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协调发展方面,将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同时,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经济困难地区则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一是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做好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等工作。

二是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四是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包括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即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将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体表现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等。

二是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体明确为要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并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

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们代表性提议

设计取费需有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联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翠坤呼吁,制定和出台新版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促进建筑设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针对设计收费不增反降、设计内容和收费不对等等现象,建议研究制定新版建筑设计服务内容和费率标准并建立体现在收费标准中的建筑设计企业评价体系。

加快推进EPC、装配式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建议,加强乡村土地集约利用,并鼓励地产和建筑企业走EPC、装配化道路。具体包括优化建筑结构降低使用能耗,大力发展结构自保温一体化技术体系。优化外墙保温相关管控标准,对于使用外墙内保温技术的,适当放宽得房率要求。

城市更新注重品质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建议,应由政府主导、企业推动、社会参与,综合施策,形成合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见效落地。具体应由政府主导,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相关规划,尽快编制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和项目规划。同时,建议政府鼓励社会资本从规划设计、投资、研发、建设、运营等全产业链上深度参与城市更新项目,使项目更可持续,更有生命力。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应有序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变革。具体而言,要从以规模为导向的串联式开发建设,向以品质取胜的深度一体化更新改善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启迪设计集团董事长戴雅萍建议,建立一套以“城市建筑二维码”为表现形态,可获取、可更新的城市既有建筑动态数据系统,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城市更新建立科学可靠的数据基础。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会主委,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建议,针对“住”与“学”这两大难点,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以城市体检为基础,精准运用“留改拆补”手法,以“微改造”取代大拆大建;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补充出台城市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城市品质管理,积极开展城市体检。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翠坤提出,加速推进自然灾害风险高危地区的城市更新和建筑加固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对普查成果数据库持续更新,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挖掘,充分发挥其价值。基于数据库及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城市更新和建筑加固进程,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完善双碳相关政策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朱惠英建议,建立健全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体系。针对双碳目标,还存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不完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建筑节能低碳建设标准体系不完备、碳排放数据共享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健全建筑能耗统计、数据监测与计量体系,同时构建城乡建设各领域各层级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搭建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数据共享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寿建议,完善政策体系,加速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考虑到目前光伏建筑一体化强制性要求、权责统一方面的缺失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相关材料、工程标注体系的不健全,建议从顶层设计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光伏材料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等强制性要求纳入政策法规体系,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完善国家标准体系,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与支撑。

为工程师群体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认为,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就一定要重视工程师群体。然而,我国当前在政策导向和社会舆论等方面,工程师的重大作用被严重忽视,社会声望被严重低估。究其原因,与法律缺失不无关系。他建议,参考律师法、注册会计师法、执业医师法等职业法律内容,制定一部专门的《工程师法》,推动全面建立注册工程师制度。一方面规定工程师需要接受的考核和注册要求,界定开展工程服务的范围和规则,明确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一方面以法律形式保护“工程师”的职业称谓,树立起权威性,提高其社会地位。

2022-03-21 两会声音之规划设计行业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434.html 1 3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注重城市更新品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