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建材与装饰

申城海鸥饭店装修重焕新貌

题记:踞于世界级“城市会客厅”上海北外滩起点的海鸥饭店建于1984年,伴随申城几十年的飞速发展,见证了浦江两岸的演变与繁荣。2020年4月,海鸥饭店开启改建工程,上海建工的工程师们围绕复杂的地下室结构及周边诸多历史保护建筑难题,创新运用全遮罩模式、组织策划顺逆结合施工,用成熟技术和科技创新匠心改造这座上海人心中意义非凡的老饭店,这也是上海建工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又一代表作。

冬春交替,外白渡桥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市民游客偏爱在此地取景。改建中的海鸥饭店舒展整洁,犹如一件巨大的艺术品,与四周历史建筑共同构成黄浦江畔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海鸥饭店改建工程由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承建。对既有建筑进行整体拆除,而后新建一栋13层的塔楼和3层裙房,新建2层整体地下室,地上采用全钢框架结构体系。改建后的海鸥饭店面积比原先增加了62%,华丽变身为一个“精致的玻璃盒子”,和浦江两岸的建筑物交相辉映。

改建不易。周边存有众多历史保护建筑,西侧紧邻国家文物保护建筑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东侧是历史保护建筑“红楼”“灰楼”,北侧黄浦路地下有大量市政管线,南侧是苏州河上第一闸、苏州河河口水闸及新建防汛墙。

对海鸥饭店改建的精雕细琢,首先体现在以敬畏之心对待其周围的历史保护建筑。七建集团在开工前期采集了大量相关历史数据,全面了解各个历史保护建筑的情况,把静态数据与数字科技、施工工艺相结合,构建起措施得当、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施工体系。

建筑拆除静悄悄

构筑起全新海鸥饭店的绝不仅仅是钢筋和水泥,背后蕴藏的是上海建工的综合建造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

如何巧妙地拆除老楼,是一度面临的最大难题。工程位于北外滩风貌保护区,直面整个外滩旅游观光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项目施工给风貌区观瞻造成的视觉影响且同时满足绿色建造的施工要求,在既有建筑拆除和上部结构施工阶段,七建集团采用三立杆脚手架外挂铝板的全遮罩外防护体系,使高挑靓丽的铝板与脚手架悬垂直下,与浦江美景巧妙融合,为海鸥饭店的更新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感受。

得益于这一技术,既有建筑拆除和上部结构的施工在“全遮罩体”内静悄悄地进行。施工时更是“争分夺秒”,260吨履带吊、液压剪、大功率吸尘器、洒水设施就位,保证施工现场垃圾不落地、周边无扬尘和噪音。

“顺逆结合”施工的背后

面对周边异常复杂的环境,七建集团量体裁衣,将地下室分为东、西两个坑,采用顺逆结合的基坑开挖方式,实现了工期进度与变形控制、文物保护的多重达标。那么,“顺逆结合”施工的背后又有哪些科技密码?

海鸥饭店的一砖一瓦,“有机生长”在这些“密码”里。以南侧为例,鉴于防汛墙、苏州河河口水闸变形报警值分别仅为10毫米和5毫米,七建集团基于基坑、闸墙中间土体双液注浆加固技术,不断完善专项应急保护措施,通过在苏州河河口水闸及新建防汛墙间预埋双液注浆管,确保了苏州河水闸以及防汛墙的安全。

引用施工过程中的一组数据:在西坑顺作区底板施工完成至第二道支撑拆除、B1板结构施工完成前,底板面标高-11.00米,第一道支撑底标高-2.35米,地墙竖向跨度达8.65米。基于应用于竖向大跨度地墙变形控制的型钢斜抛撑换撑技术,为进一步避免地墙与周边建筑变形,制定针对性方案,在西坑的西南角增设了4处型钢斜抛撑,提升防护效果与施工保障。

如果说科技创新决定海鸥饭店能“站”得有多高,那么管控能力则决定工程质量有多“硬”。七建集团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运用分点位超声波检测仪,通过安装定位架对中固定、配合调垂架多次测垂、经纬仪随测随纠等一系列措施,每日一次监测沉降和水平位移数据,成功地将“一柱一桩”的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600内。与此同时,周边管线也从未受到损坏,保护性建筑更是没有发生任何开裂、沉降现象,绝大部分监测点位的实际变形值始终控制在报警值的50%以下。

关于海鸥饭店的记忆

1984年,上海市总工会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建设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主楼地上13层,裙楼3层,后改名为海鸥饭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黄浦江全景最佳观景平台。

不仅外观精湛壮观,其内部同样亮点纷呈,既有精致的大型金箔壁雕、云石雕琢的灯饰,也有见证历史的意大利进口石材镶嵌的地坪和柱子、优美典雅的复古螺旋造型复古悬梯,完好保存1900年获得巴黎大奖的古董三角钢琴等诸多“网红”物件,体现了同时期建筑设计施工的较高水平,一度成为一代上海人心中的“时髦”代名词。

目前,海鸥饭店改建工程主楼结构已全面封顶,裙楼结构底板浇筑完毕,连廊钢结构完成吊装,正有序开展二次结构施工。按照工期,海鸥饭店预计于今年内摘去“面纱”,与矗立于“一江一河”交界处的历史建筑相映生辉,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尚建功)

2022-03-28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531.html 1 3 申城海鸥饭店装修重焕新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