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建筑

上海图书馆东馆:从“书籍到交集”的转变

由SHL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是“十三五”时期上海文化设施建设重大项目之一。这座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的全新复合型图书馆,原计划于今年4月底正式对外开放,受疫情影响延迟开放。

上海图书馆东馆,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紧邻上海最大的城市公园——140万平方米的世纪公园。它仿佛是一座漂浮在公园树冠上方的雕塑体。图书馆主体结构建于两个功能体块之上,其中一个将容纳1000席的表演场馆、展览和活动空间,另一个则为儿童专馆。两个馆区均面向一系列的景观庭院。

上海图书馆东馆核心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开放、灵活、包容、可互动的”。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陈超介绍说,“之所以选择SHL的方案,是因为它营造了一个为公众提供驻留和社交的新型图书馆空间,一个从‘书籍到交集’的转变。东馆开放后,不仅将承担书籍借阅的功能,还将承办不同类型的公共活动。”

上海图书馆东馆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地上7层、地下2层,开放后可提供座位近6000个,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文化需求,读者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

一楼有两个展厅,分为临时展厅和固定展厅,还有书店、咖啡吧;二楼是服务于老年读者的报刊区;三楼是公共阅览区;五楼是艺术科技类阅览区,还有音乐欣赏区域;六楼陈列社科类读物,还可以举行演讲活动;七楼是行政办公区,可举行新书发布推广活动。馆内特设少儿阅览区,还有无障碍阅览区,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上海图书馆东馆设计达到国家绿色三星的标准。在图书馆屋顶设置了太阳能光伏板。建筑立面包覆着背衬保温板的印刷玻璃,设计师精心计算玻璃对阳光的折射率,透明玻璃保证了面向公园和城市空间的全景视野,而半透玻璃和中空玻璃则在保证自然光照从高处直接进入室内的同时,又有效地控制了太阳热辐射。为了采用节能的玻璃,又展现通透的效果,设计师多次到矿区调研,最后找到两种玻璃。如大理石花纹的玻璃,花纹是3D打印出来,再附着到玻璃内层,白天呈现大理石的效果,到了晚上透光性又极佳,层次清晰。每一块单元玻璃4.2米×1.55米,对玻璃变形控制要求甚至超过浦东机场。

建筑顶部有一面33米×33米巨大的天窗。天晴时,阳光透过天窗洒向室内的中庭。中庭分好几层,每一层大小不一、位置不同,如扇面打开,无论在哪一层中庭都能享受到天光。

16.8米大跨度悬挑空间,让图书馆里的使用空间更加宽敞、舒适。中庭,一次成型的清水混凝土柱子直落底楼。底楼地面,由艺术家设计的黑白相间的条纹,以及“SH”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增添许多趣味。

上海图书馆东馆的景观设计颇具匠心,在下沉式广场、二楼及屋顶,都种植不少绿化,让读者在书香阵阵的环境下,还能贴近自然。

除了阅览的功能,在图书馆的地下,还有小剧场、小型放映厅、小型演播室等配套设施,满足许多文化活动的需求。

开馆后,上海图书馆东馆将与淮海西路的本馆进行新的分工。东馆将侧重提供面向大众的多元化、主题化、体验型服务,打造新一代阅读文化交流中心;淮海西路的本馆将逐步改造调整,进一步加强面向机构和读者的专业化、知识化、研究型服务,转型为服务专业研究的学术交流中心。

(本报记者 吴真平/摄影报道)

2022-05-16 吴真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786.html 1 3 上海图书馆东馆:从“书籍到交集”的转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