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黄诗谊)一般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环节压缩至14个、报建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并联审批率达到78.04%……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广西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懈探索。
今年,广西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创建“广西模式”,总结推广一批改革成果,如南宁市、河池市的“拿地即开工”、南宁市的“验收即交证”、贵港市的“三证合一”等经验。
据了解,南宁市今年实施“拿地即开工”(3.0版)以来,对工业仓储用地上的工业、仓储用房项目进行大幅度改革,实现了适用范围更广、审批流程更优、申请材料更简的改革目标。“拿地即开工”(3.0版)容缺《工程规划许可证》先行办理《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取得施工许可证60日内后补齐《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可。同时,免予办理施工图审查手续,由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联合承诺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勘测、设计即可。通过容缺后补,减环节减审批事项等手段大幅度提升了工业厂房的报建进度,为产业项目开工保驾护航。
截至2022年4月,全区各市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审批工程建设项目29556个;全区111个县(市、区)已全部实现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进行项目审批,市级部门已覆盖249个部门,县(市、区)覆盖率达到100%。
为杜绝“掐头去尾”“体外循环”,广西积极落实《关于加强部门信息协同共享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外循环”和“隐性审批”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强化政策统筹和部门协同,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审批不规范、违规增设审批环节、全流程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据悉,目前全区有3460个项目通过区域评估简化或免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14个设区市进一步深化与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自治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城市“多规合一”等系统的互联互通。
工程验收如何办得更快?广西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实施联合验收,并根据项目类别分别制定验收方式,运用承诺制等多种方式灵活办理验收手续。申请人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一窗受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并协调自然资源、人防、城建档案、通信等部门依职责同步开展多个事项联合验收,并限时出具审批结果。
针对办理了一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涉及多个单位工程的建设项目,在符合项目整体质量安全要求、达到安全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对已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位工程可采用单独竣工验收方式,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可单独投入使用。除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可采取承诺制等灵活方式办理验收,提高验收效率,加快项目投产使用。
为加快广西建筑领域网上中介超市平台建设,广西制定《广西建筑领域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管理办法》,规范服务企业的入市、服务、评价、退出等运行管理机制,加大中介超市在项目审批过程中的推广运用,促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减时间、降成本,极大提升了审批效率。
推行水电气通信等市政公共服务一窗受理,对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涉路施工许可等事项实行全程在线并联办理,并与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