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重大疫情在上海恣肆地弥散,奥密克戎感染者在增加,密接者的人数在上升,上海急需建方舱、需隔离点,来制止病毒的传播,来阻断疫情的蔓延……
2022年年初,风雨如磐,寒冷彻骨。
春天在哪里?上海该如何予以回答?上海人民该如何予以回答?
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给出了自身的答案——
春天,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里。“以最有力的措施抓好疫情防控、抓好方舱建设,坚决贯彻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确保上海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震发出了动员令,宣示着立足大局、胸怀全局的政治站位。
春天,在扛起特殊责任、拿出特殊担当的使命里。“充分发挥设计、建造、施工、维保等全产业链优势,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财力、物力,把方舱建设作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之战!”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张建东、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秦凯凯等党政领导坚持深入一线,汇聚全员力量,凸显了大无畏的责任担当。
一声号令,上下同欲。
披坚执锐以快制快,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上安人顽强战斗在抗疫最前沿,生动诠释着伟大的抗疫精神,用实际行动捍卫着这座城市的安全有序。
一场驱散疫情、迎接春天的大会战全面展开。
我们,为春天而战!
“疫”线自有“春光”照
“阳光”是守护,“阳光”是保障。
1
3月27日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黑色的寂静,此时,张雄伟还未入睡,他沉浸在岳母刚刚去世的悲痛之中。此事,他没有声张,免得惊动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眼下,正是投身方舱医院和临时隔离中心工程建设之际,时间紧迫。党总支书记此时打来电话,就是因为闵行体育馆方舱医院项目需要他。“好!等我!”张雄伟一口应承了,没有二话。从一个普通农民工到一名焊接高级技师,靠的是党的培养、同事们的支持,他必须回报;从一名全国劳模到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提升工程施工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专业支撑,他责无旁贷。
天,很快就亮了。
张雄伟早早地赶去了闵行体育馆,出现在了项目上。关于家里的事情,他依然闭口不谈……
不过,张雄伟的心中一直都有一个“遗憾”:自己的另一种本事没有派上用场。当初,在金山公共卫生中心工程建设中,他曾带着一套理发工具,为施工人员理发,受到热捧。但这次,项目建设速度虽然破了记录,但直至工程结束,他特意准备的理发工具都没有机会用上。
上海市农民工劳模黄惠冲是在上海迪士尼工地接到火速支援嘉定临时隔离用房指令的,他连一刻都没有耽误,随即带领班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肩负起三个区域800多套隔离板房内所有智能弱电的安装以及配合调试任务。
“4月初,上海还有点冷,没有被子盖,我们就裹着工作服,每天只睡一二个小时。” 严苛的工期、紧张的劳动力,现场必须不分昼夜24小时赶工,工人两班倒,工期都以小时计,饭菜凉透了才有时间吃一口,交班后就地铺板睡觉。在那段时间里,黄惠冲不仅要带领班组抢工,还要随时待命解决各类问题,只能找个间隙蜷缩在角落里休息。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一看到兄弟班组的进度跟不上了,他又挺身而出,揽下了一件件“分外事”。通过与设计人员积极沟通,通过实地勘察现场,在短时间内优化了弱电系统光缆敷设方案,有效解决了强电管线施工中的交叉作业问题,最终保证了各区域网络、监控、广播、IPTV等系统顺利上线投入使用。一名劳模一面旗帜,一份坚守一份力量。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中,劳模精神闪耀在抗疫最前线,激荡出一股股无坚不摧、同心战疫的强大力量。
2
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把负责机电运维和后勤保障任务的上安物业团队推到了防控工作前沿。
前方将士奋勇作战,后勤保障“超长待机”。嘉定临时隔离用房项目建设压力空前,3周交付4365个隔离用房,工期的紧张前所未有,而看似小事的“衣食住行”,却关乎现场4000多名建设者的生活所需,关乎上海疫情防控的大局。
后方,也是战场。
3月19日,在接到嘉定临时隔离用房项目后勤保障的任务后,上安物业党支部迅速组建项目班子,制定保障工作方案,精挑细选了11名精兵强将,奔赴现场,打响了后勤保障战。
先不说别的,就说保障4000多人的一日三餐,民以食为天,就是一桩天大的事情。不仅要保证项目上所有人“吃得饱”“吃得好”,而且还要竭尽所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不能有一丝一毫差池。由于工期紧、现场条件受限,项目作业人员用餐采用的是采购配餐方式,不过,配送的复杂程度远非想象中“外卖配送”那么简单。从配餐单位的选择、菜式的品类、餐食的搭配、配餐单位的防疫管理,到统计订餐数量、落实配送点位,发放配餐、保证饭菜温度和质量,看似细碎繁琐,却是环环相扣。每逢送餐前后,餐饮组成员忙进忙出,几乎顿顿都是最后一个吃上饭的人,有时自己累得吃不下一口饭菜,却还在与餐饮单位对接,收集次日厨师、配送师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不止是解决项目人员的温饱,还要预防风险。施工一线的工人不分日夜轮番作业,安全风险和隐患也随之增大。特殊时期,寸步不离的门岗值守,全面细致的安全协查,是保障一线建设者的两重保险,也是上安物业团队的职责与使命。
一支由6人组成的防疫组,变身“大白”,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一站就是6个多小时,为来自十余家单位的4000多名管理和施工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由于人流不断,他们就得一直不停操作,不断重复千余遍采样动作,期间不喝水、不吃东西,有时汗水都流到了脚底,一天下来,手臂酸胀,腰背僵直,他们说:“只想抓紧时间检测,减少大家的等待时间。”
施工不停,协查就不能停。现场18名安全协查员则需要“腿勤”,他们走遍施工区域的每个角落,不断巡场,不断协助总承包安全员检查监督动火、登高等作业的安全防范,并在出现安全隐患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超负荷工作之下,个个都成了“红眼睛”。
乐于人“后”,实为人“先”。
这支由防疫组、保卫组、协查组、餐饮组构成的上安物业后勤“联合部队”,就这样,奔跑在前线,倾尽全力,也倾其所有,给战友们带去了最温暖的守护和保障。
守护是“阳光”,保障是“阳光”,“疫”线自有“春光”照。
“花”开只缘“春风”暖
“春风”是心愿,“春风”是行动。
3
一次136小时的极限挑战,就像一阵春风吹过,暖暖——
4月15日晚间,由上海建工建设、运维的金山方舱医院第一批300名患者顺利入住,让最后一批完成撤离的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建设者感觉了极大的欣慰。在过去的136个小时内,这支拥有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闵行体育馆方舱医院和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建设经验的千人团队,经历了一场极限工期下的极限施工挑战。
对于其中的艰辛,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研发生产基地党支部书记李峰最有感触:
从接到480立方米不锈钢水箱焊接任务后,他和同事们紧绷的神经就没有放松过,2000米焊缝,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在往常,这是一周的工作量。还有,疫情期间许多厂家停工,现场使用的焊接氩气告急,施工面临停滞,项目部多方联系协调,从金山、松江厂家仓库里“挖”出了45瓶氩气,解决了燃眉之急。劳动力紧张,部门负责人亲自上阵,动手拼装,几位焊工老师傅们更是钻进狭窄的箱体内,跪着、趴着,一寸寸进行焊接。
从4月10日晚上进场至4月15日中午撤离,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一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邵丹宁带领全体管理人员日夜奋战,每天只有2到3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刷出了近四万步的步数记录。4月13日,正是外总体施工最吃劲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暴雨黄色警报也没能阻挡建设者的前进步伐,施工人员把雨衣当成保暖衣,连续作战,合作伙伴——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也快速驰援,第一时间调派300多名施工人员参加会战,淌着没过小腿的积水拼接管道,连续奋战12小时完成了外总体总管施工任务。
在这场极速战役中,安装集团的1000多名建设者充分发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了金山方舱医院的交付使用。
4
一个不眠不休亲历的提升工程,就像一阵春风吹过,暖暖——
4月21日凌晨3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1、W2馆医疗提升工程顺利完工。在过去的33个小时里,这支参与过多个方舱医院建设的“尖刀团队”,争分夺秒不眠不休,以满腔热血再度为抗疫全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为满足升级改造后的抢救、医技诊断、治疗等功能需求,此次施工主要是在原有普通方舱的基础上,将W1、W2馆进行升级改造,使之具备更加完善的医疗救治功能。从进入场馆到竣工交付,留给项目团队的时间仅仅只有33个小时,最关键的是没有再次进舱机会,必须确保施工和调试一次成功。
接到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升级改造的命令后,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火速调集本部、第五、第九、设计等单位,在330名施工人员整装待命的同时,各类材料、后勤保障物资等也相继到位。考虑到近日气温逐步升高,将影响馆内病患及医护的救治功能,施工团队迅速将馆内需要启用的8台空调箱进行冷凝水管改造。同时,在馆内靠边的护士站设置挂壁空调,内区抢救室设置立柜式空调,增设了移动式空气净化设备,并根据空调设备数量,对布局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大幅提升方舱投入使用后的舒适度。此外,团队还在场馆外增设电源,以供6辆CT、移动检验车等医技车辆使用。
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升级改造中,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各项目团队带领施工班组全力奋战,共敷设的各类电缆、网线40000米,安装UPVC排水管等2300米,各类洁具灯具等800余套,空气消毒机100台,呼叫机、监控摄像头等450余个。
5
一个跨江驰援花博园行动,也像一阵春风吹过,暖暖——
5月1日晚,经过上海建工安装集团500多名建设者的日夜鏖战,崇明临时隔离用房项目正式启用,开始陆续接收隔离人员。
崇明临时隔离用房项目位于上海市崇明区花博园P1和P2停车场内,用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6279套临时集中隔离用房。在接到紧急驰援崇明临时隔离用房项目通知后,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一时间调兵遣将,仅用3小时就完成了队伍组建,6小时完成进岛手续办理,9个小时内300余名施工管理人员、各类工程机械连夜集结现场,开足马力,多点开花,在短短四天时间里,高效完成六幢楼机电安装和外总体管线敷设、园区生活水箱安装等施工任务。
4月27日,正当安装集团建设者准备有序撤离时,又临时接到现场多幢大楼机电安装告急的“求援”信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安装集团立即稳住阵脚,迅速下发“动员令”,从各处又抽调了80名施工人员驰援一线,满足施工所需,甚至在5月1日交付的当天早上5点,仍有100多名施工人员陆续进场,补足短缺的劳动力,全力向工程按时交付这一节点目标发起冲刺和总攻。
在驰援花博园行动中,从园区生活水箱到隔离用房卫浴,从外总体管线到室内消防……500余名上安人齐心协力,通宵奋战,采取日夜抢工的工作模式,钉在了施工现场。即使在暴雨侵袭的时候,厚厚的防护服被一遍遍湿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防护面罩也被蒙上了一层层的迷雾;即使因为连续高强度工作,一线施工人员耗费了太多的体力,眼睛是红的,声音是哑的,但他们却不愿坐下来休息,“一坐下,全身就松懈了,后面就没有劲儿了。”他们情愿挺着,他们必须挺着。
心愿是“春风”,行动是“春风”,“花”开只缘“春风”暖。
“春雨”润物更润心
雨是润物的雨,雨是润心的雨。
6
“春雨”是精神的渗透。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委坚持把党的优良作风向防疫第一线延伸,把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责任担当在战斗最前沿体现。抗疫一线在哪里,领导干部的站位就在哪里。在全力奋战的一个多月里,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政班子成员半数以上蹲点各项目现场,全程跟进现场建设进度,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施工和调试一次成功。
抗疫一线在哪里,激励和鼓舞就延伸到哪里。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抗疫期间的队伍激励工作,由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秦凯凯牵头,启动了特殊时期表彰激励机制,要求“战场在哪里,表扬表彰就跟进到哪里,典型宣传就跟进到哪里”,激励全体员工以更坚定的信念、更积极的态度、更旺盛的斗志投身疫情防控和方舱建设工作,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7
“春雨”是关爱的传递。
爱,从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各级领导的心中涌流而来。从防疫物资、人员调配到心理健康干预全方位对员工进行支撑,从走访慰问、心理疏导、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落实措施,持续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特别在以最严格标准加强个人防护上,坚持把对员工的关爱和保护落实在抗疫最前沿。
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1、W2馆医疗提升工程中,为了落实“总协调、分专业、分区块”施工原则,所有人员提前六小时进场接受交底,而所有进出人员必须经过消杀。施工人员需要头戴医用面罩、身着密不透风的隔离防护服奔走在各区域间,进行拆卸、敷设、安装,转个身、爬个高都非常不便,不仅体力消耗大,而且由于防疫要求,场馆内厕所禁止使用,为了避免去场外临时厕所,同时减缓防护服消耗,施工人员只能连续工作12小时后才能休息。因此,特地在安全区域内临时设置了休息站,在休息站为大家配足了品质齐全的各类物资。一切,都是为了保障此次升级改造任务快速、高效、优质完成。
由于崇明区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进出岛内的人员都要面临三道关卡,即48小时核酸证明、24小时抗原证明和定人定车定点进出手续。为了让建设者以最快速度抵达援建一线,安装集团在前线还设置了专人专岗,协调办理入岛人员通行证,连夜协调进岛车辆等。后勤保障部门人员则24小时连轴转,在用心确保现场人员饮食起居的基础上,化身防疫“守夜人”,不仅为全员提供N95口罩,还严格做到抗原与核酸每日两检,全力遏制病毒蔓延滋生,保障一线建设者的健康安全。
在嘉定临时隔离用房项目后勤保障中,上安物业还与建设单位久事集团、监理单位建科监理召开了多次防疫专题会议,形成了业主首要责任主体、总包直接责任主体、监理监督责任主体的项目防疫管理体系、防疫管理方案与工作流程,并建立了包括总承包部、一建、二建、四建、五建、安装、园林分管领导和防疫专员的微信群,畅通了上传下达的信息渠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润物更润心。
疫情阻击战,既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也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考。
“上安既在,后墙不倒。”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上海这座光荣城市的出色成绩单:闻令而动,快速集结12家单位近万名建设者,披坚执锐、勇毅逆行,转战上海各区域8个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完成总床位数近30000张。在这场与时间竞速的建设中,施工团队上下同欲、众志成城,充分发挥设计、建造、施工、维保等全产业链优势,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财力、物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汇聚起澎湃力量,筑牢了抗疫一线的最硬盾牌。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我们,为春天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