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填补国内绿色建筑信贷政策空白

雄安新区首批绿建前置信贷认定项目落地

5月19日,河北雄安新区首批13个绿色建筑前置信贷认定项目共计133亿元的信贷签约投放,涉及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等多个绿色建筑,面积1032万平方米,每年可减碳30.96万吨。

据了解,此前传统银行政策制度中对绿色建筑认定滞后于绿色建筑货款的审批和发放,导致建设期投放的绿色建筑贷款无法及时享受绿色信贷差别化优惠政策。为此,雄安新区管委会和人民银行针对建设单位、金融机构在发展绿色建筑时存在的痛点难点,联合创新出台了《雄安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前置绿色信贷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创新性地解决了绿色建筑项目投资在前、认定在后的期限错配问题。通过绿色建筑星级预评价方式,使项目及时享受绿色信贷差异化的优惠政策,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绿色融资成本,激活绿色业务拓展主动性,助力新区绿色低碳转型。本次签约的首批项目是在《办法》出台后的第一批绿色受益者。按已发放贷款133亿元测算,每年帮助企业节约财务成本3990万元,15年节省6亿元。

此项政策填补了国内绿色建筑信贷政策的空白。“首批绿色建筑前置信贷认定项目的落地,是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推动金融创新、打造金融高地的重要举措。”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为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也为全国范围内金融支持绿色建筑信贷项目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雄安方案”。

该负责人介绍,雄安新区将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先行,从六个方面积极主动推动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绿色专营部门,支持以绿色低碳业务为特色的各类型金融机构入驻新区。扩展绿色金融服务领域,结合基础设施、智慧交通、生态环保、信息产业等领域需求,出台绿色金融支持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搭建绿色金融产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制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和目标,搭建全产品、全渠道、综合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服务体系,打造一批从事碳减排相关计量、检测、认证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支持企业研发绿色低碳技术和绿色产品。建立完善新区碳账户信息采集及核算体系,建立碳监测、碳交易平台,建立面向企业和个人的立体式碳账户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基于碳账户信息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集聚培养绿色金融领域人才,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和培育绿色金融领域业务骨干和高层次人才,在新区设立专门机构开展创新研究,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培训平台。 (田恬)

2022-05-26 填补国内绿色建筑信贷政策空白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885.html 1 3 雄安新区首批绿建前置信贷认定项目落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