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安排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会议指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主要是对政策实施提速增效。这既是及时加大力度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又坚持围绕市场主体实施宏观政策,实行精准调控,提高效率,不透支未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部门迅速行动,6方面33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制定出台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一要对政策再作全面筛查、细化实化,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要在7月份基本退到位。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农民工,无论是否参加失业保险,都要发放临时补助或救助,并明确发放主体。其他各项政策都要细化到可操作、能落地。密切跟踪政策实施情况,该完善的及时完善。
二要坚持用改革举措、市场化办法解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政策“非申即享”、网上办。对打通物流大通道和微循环、推进复工达产,要找准堵点、完善举措,强化重点企业“点对点”帮扶。对投资项目,各地各相关部门都要建立台账,通过优化审批、加强用地等保障推动尽快开工。
三要强化政策落实督促。国务院派到12个省的督查组要在实地督查基础上尽快形成报告,对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予以通报。对各地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城镇调查失业率、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的财政收入、物价等主要指标,由统计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公布。
另据了解,为支持基建投资,此前,国务院刚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要求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包括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优化贷款结构,投放更多更长期限贷款。此次国常会上又要求,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那么,这部分资金对基建投资稳增长有何意义?业内人士指出,基建是政策性金融长期支持的主要领域之一,8000亿元虽然规模不大,但边际效应明显。“在基建支持政策不断加力的预期下,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或将进一步加快,高点可能在15%左右,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从今年上半年专项债的投向情况看,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领域的投资弹性较大,但老基建的逆周期属性更强,稳增长压力过后可能持续性不强。新能源和数字新基建具备较强的战略意义,契合一揽子措施的诸多方向,长期前景更好。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