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文
王后军,男,湖北人,2004年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员职称。历任建筑院建筑室副主任、所长助理、方案室主任、建筑二院副院长、建筑三院总工程师,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挂职镇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现任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人力资源部主任、建筑二院院长。工作以来长期在设计一线从事方案创作、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项目设计40余项,拥有丰富的办公、住宅、教育等类型的建筑设计经验,作品包括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总部大厦、中科院上海物联网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及支撑条件建设项目等,获得省部级优秀设计奖项7项,发表学术论文14余篇。
在“时光熔炉”中升华理想
对当代中国学生来说,每一个专业的选择都始于高考志愿,王后军也不例外。高中时期的他就常常关注城乡空间建设和建筑形象,再加上自己立体几何学得不错,于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全部报了建筑学专业。大学期间,王后军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学习人文学科类书籍,受西方现代建筑大师影响,他深感建筑设计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抱着这种情结,毕业后的他瞄准了上海,踏入了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一干就是十八年。十八年来,从懵懂的设计小白历练成长为公司副总建筑师,并身兼数职,他的眼界和建筑价值观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为城市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成为了王后军多年来坚定行业道路的信条。
在“项目熔炉”中锻造精进
谈及自己的专业能力,王后军没有过多地强调自己个人的努力,而是归功于该公司的培养,依托中船九院雄厚的国企实力,他得以在各类大小项目中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王后军也确实不负所托,切实担纲起各项设计重任,因方案设计能力突出,短短两三年就相继提拔为建筑室副主任、所长助理、方案室主任。而真正让他快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的机遇源自于广州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A区)总部大厦项目,该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00米,是当时广州市的重点工程,也是王后军的第二个“儿子”。中标当天,正是王后军儿子出生的日子,怀着这份特殊的情感,王后军在孩子出生后第三天就到广州从事现场设计工作半年。为了顺利推进项目,充分了解广州当地规范、工程习惯做法,他深度挖掘资源,多次到珠江新城已建项目现场和地方设计单位,调研学习、汲取经验。在公司总建筑师悉心指导下,他作为项目第二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深入项目,纵向从前期报规报建到中期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再到后期室内设计,横向从本专业领域到联系协调电梯、幕墙、人防、绿建、消防、照明等专业团队,包括对接配合政府、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审图单位等参建方,他全部亲力亲为,从而使得王后军对整个项目全专业、全过程、全产业链都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也为他后来辗转各个岗位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岗位熔炉”中百炼成钢
之后,王后军又相继担任了建筑二院副院长、建筑三院总工程师,挂职镇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一直到公司副总建筑师及人力资源部主任,从技术转经营,又从经营转技术管理,再涉入行政职能管理。问起为何自己是被公司选中的那个幸运儿,王后军自谦道:“可能是组织觉得我执行力强吧,给了我锻炼成长的机会!”又问起他未来的职业规划,王后军也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言谈中似是将一切都看的很淡。但这也正是他的智慧之处,立足当下脚踏实地,机遇来了就平静接受,努力适应,不疾不徐。
每一次转岗,对王后军都是一次“阵痛。”要离开舒适区涉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但他无惧挑战,积极思考突破路径,快速适应,并全力以赴。“留给大家的时间都不多,你不可能说去某个岗位适应个一年,三个月的功夫基本上就要摸到七七八八,所以我每到一个新的岗位,第一个月就是呆在办公室里把所有的资料看一遍,然后思考该怎么干,怎么干最有效。”王后军说道。
在从技术初转岗经营时,面临市场激烈的竞标角逐,王后军知道自己客户资源有限,也不太擅长搞“关系经营”,于是另辟蹊径、扬长避短,夯实方案投标团队,一方面打造“技术经营”模式,以技术实力打动甲方赢得标的,一方面联合外方设计事务所,弥补国外方案缺失短板,共同争取利润市场。
在选派至镇江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及“科技镇长团”团长时,王后军抱着“低调、沟通、共赢”的态度及“归零”的心态,积极融入当地环境,认真履行专业服务、科技参谋和引才育才的职责,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同时,他发挥专业优势,将后方单位的资源优势与镇江新区规划建设、企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有效对接,实现多方共赢。从“案头”走到“田头”,从在办公室“做方案做设计”到直接面对企业、群众,很好地弥补了王后军在阅历、能力和经验方面的结构性短板。由于较为全面参与地方政府各项决策,王后军对基层政府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社会治理上的逻辑、举措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产城融合、乡村振兴大环境下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课题有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和理解。
2019年2月,离镇江挂职锻炼结束还有半年时间时,王后军被公司任命为人力资源部主任。那段时间,王后军频繁往返于镇江、上海之间,他清楚,近年来建筑市场行情下行、人才流失率增加,而此刻正是发挥自己在地方积累的人才工作经验和资源的时候。对外,他充分利用镇长团平台,整合镇江新区和公司资源及需求,既为新区企业对接科技资源,也为九院招聘和校企合作工作建立联系;对内,他以自己的专业视野,重新梳理公司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人才非职务序列、晋升通道、福利保障等制度,有效撬动人才杠杆,为公司驻留人才。
2022年1月,根据组织安排,王后军勇挑重担,再度回归曾经熟悉的技术管理与生产一线,担任建筑二院院长职务,带领团队又开启新的征程……
谈及自身的经历和成长的要素,王后军总结为“对己、对人、对事”三个维度。对己,一是以身作则,二是不能丢掉技术这一生存底线;对人,要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一个人力量有限,要借助各方资源,知人善用;对事,用哲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工作,比如矛盾论、辩证法,在工作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
在“时代熔炉”中淬炼成金
当谈到对当代青年设计师工作状态和生存环境时,王后军说道:“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时代,但也肯定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目前,设计师地位下降,设计收费标准多年未变,而工作负荷却还在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在逃离这个行业,但我们也要看到另外一面,有句话叫‘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不管是在坚守也好,或是转型也好,只要他看明白了,并且努力去做,在这里面其实还是有很多机会,正因为别人在迷茫、在彷徨,有定力的人反而可以很快地凸显出来。”当然,豪情壮志终究也要面对经济压力这个现实,很多青年设计师的设计梦想止步于微薄的薪资,这是个矛盾。“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王后军认为,如果你想做的事和你的兴趣爱好相关联,坚守下去才有可能成功。“回过头来看看,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路易斯·康也很清贫,经常奔波在讨设计费的路上,国内很多明星建筑事务所在创业时也很艰难,这取决于你想要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个付出是值得的。”
作为过来人,王后军建议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要以目标为导向有意识地培养自身能力。认识自己的优势、性格特点、了解社会行情,认真评判自己未来适合做什么,从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王后军性格温和沉稳,善于沟通,他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是设计,所以在校期间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扎实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二是广泛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未来设计市场的两极化发展
埋头拉车,抬头看路。王后军认为,了解这个行业未来方向,要从源头学习国家政策,从顶层寻找发展思路。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城市更新、数字化转型、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建筑师负责制……国家“十四五”规划已明确了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王后军认为,目前市场还是呈两极化发展态势,大部分的私营设计企业在专业化道路上更有机会,比如设计事务所专门做文化建筑、医疗建筑、城市更新微改造等;国企大院在走向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道路上更有优势,在整合设计链上下游资源、利用自身独有的资源、资金、技术整体方面更能发挥自己的能量。
结语
采访王后军正值此次“大上海抗疫保卫战”期间,王后军也投入了方舱建设的洪流之中。建设点在长兴岛,他负责的一个集装箱隔离观察点建设主要供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隔离使用。1000个床位,6天完成建设,14天原地隔离。事后,他参与总结编写了《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宿舍卫浴环境提升改造总体方案设计导则》,用以指导后疫情时代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