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联合该市发改委发布了《2021年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析报告》。报告以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数据为基础,从全市发展、区域管理、行业监督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详细分析了2021年该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情况及建筑运行特征和规律。
报告介绍,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下称“能耗监测平台”),自2010年启动建设和逐步拓展完善,已运行十余年,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累计共有2143栋公共建筑完成用能分项计量装置的安装并实现与能耗监测平台的数据联网,覆盖建筑面积10101.1万平方米,其中国家机关办公建筑210栋,占监测总量的9.8%,覆盖建筑面积406.9万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1933栋,占监测总量的90.2%,覆盖建筑面积9694.2万平方米。
据统计,年度新增联网量方面,2021年能耗监测平台新增联网建筑共计126栋,新增建筑面积893.1万平方米。据介绍,近年来,由于节能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未联网的存量建筑在逐步减少,新竣工建筑联网数逐年增加。
单栋建筑面积分布方面,与能耗监测平台联网的公共建筑面积主要分布在2.0万平方米到4.0万平方米之间,达875栋,占总量的40.8%;建筑面积大于10.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公共建筑为178栋,占总量的8.3%。
目前,上海市已陆续出台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商业建筑、星级饭店建筑、高等学校建筑、医疗卫生建筑等9类公共建筑合理用能指南,这些地方标准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实施建筑节能监管提供了有效抓手,在能源审计、节能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2021年,在市区两级部门联合推动下,上海市累计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71万平方米;完成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应用项目335万平方米;完成能源审计210项,覆盖建筑面积386万平方米;完成能耗公示285项,覆盖建筑面积88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2021年指标任务。
此外,报告还较上一年度增加了五个新城的在线监测情况分析、重点用能建筑的用能分析、用能热力日历图分析等,对高能耗建筑进行了调研并披露了原因,同时对能耗监测平台升级为建筑领域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进行了展望。
(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