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米的大跨度弧形拱,38种异型红色陶土砖组成的幕墙,满是各国文字镂空装饰的吊顶……在江苏省南京市绕城高速秦淮段路北,外观古典雅致的南京外国语学校南部新城校区正在崛起。这里的梁、板、柱等大多是装配式构件。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装配式建筑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江苏省入围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名单唯一设区市,南京到“十四五”末,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将达到60%。
拼装+创新,施工现场“作画”变“拼图”
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南部新城校区的工地上,各类预制构件通过拼装成型。现场扬尘、噪音比一般工地要小很多。
“这就是装配式施工的优势,构件在工厂加工好,运到现场直接组装,大大减少了普通建筑工地混凝土泵浇筑、建材切割等产生的噪音污染以及污水、建筑垃圾,也没有现场开槽、粉刷等产生的大量扬尘污染。”施工单位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文旅分公司该项目总工伍侠介绍,9层、430多个套间的宿舍楼及3栋5层的教学楼,地上部分采用创新装配式施工技术。教室、宿舍内部采用新型装修。“现场工人只要原来的三分之一就够了,尤其是木工大大减少。”
该项目在装配式技术方面也有所创新。传统的教室结构采用主次梁板结构,吊顶完成后,结构梁占用教室净高,而现场教室的顶板直接采用大跨度预应力叠合板,不设次梁。这种叠合楼板方便梁钢筋绑扎,安装快速,光滑平整。用现场工人的话来说,“传统的梁板结构施工就是在现场画一幅画,装配式则是在工厂将画变成拼图,然后到现场拼成完整画面。”
其实装配式建筑一直在南京市民身边“无声生长”。目前,南京已有近500个建设项目采用了装配式施工。已吸引投资,共建成投产23家预制混凝土构件、新型墙体等生产企业,并吸引周边地区63家生产企业为南京装配式工程项目提供相关产品。
装配式+智能化,南京展望蓝图“2.0”
南京市建委建筑市场监管处(建筑业发展处)副处长徐宏芳介绍,目前南京对新建建筑项目的政策是住宅建筑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50%,公共建筑项目预制装配率不低于45%。
南京近年来密集出台了20多项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一整套政策措施。通过“引”和“逼”相结合的机制推广装配式建筑,在探索的进程中打造出了一套可行样本。
“引”主要是给予达到相关要求的项目推进落实容积率奖励、提前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和邀请招标等奖励政策;“逼”则是在土地划拨文件和出让条件中明确装配式建筑指标;在施工图审查等环节,加大对装配式建筑指标落实情况的核查。
南京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王峰介绍,南京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由2017年的15.80%逐年提升至2021年的41.32%。按照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南京提出到2025年末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总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60%。
近日,住建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征集遴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明确将在全国组织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征集遴选工作。
“当前,我们正在按要求积极准备相关申报材料和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并力争再次成为全国前批试点城市。在成功创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的基础上,南京将继续研究出台鼓励政策,在预售许可、工地差别化管控等方面充分调动相关企业参与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徐宏芳说,不久的将来南京将有“2.0升级版”的建筑业蓝图。
(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