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在贵州大龙开发区,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年产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项目工地正进行场平工作。该项目拟投资60亿元,是当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重点项目。
“大龙开发区的服务很到位,办理资质证照十分方便,不用担心因为证照办理耽误工期。”项目施工方经理欧阳峰表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随时都能找到人来解决。
这是各地多措并举稳定经济大盘的一个缩影。广东稳经济“152条”、安徽合肥稳经济“34条”、辽宁沈阳稳经济“50条”、江苏南京促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5条”、云南昆明稳经济“25条”……自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各地纷纷出台稳经济促增长一揽子措施,推动基建投资,一项项举措正从“纸上”落到“地上”。
6月以来,在中交一公局集团承建的山东济南黄河大桥扩建项目施工现场,一车一车的混凝土不断地注入深达11米的基坑之中,大桥南岸主塔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左线“聚力一号”盾构机完成试掘进工作,进入常态化掘进阶段,右线盾构机掘进累计进尺1000米,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安徽合肥,包公大道高架桥主体结构已贯通,桥梁附属及地面道路正有序推进中……
投资是拉动内需的动力。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随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稳经济促增长多项举措,其中稳投资是重要抓手之一。广州提出,加快推动交通、水利、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投资,抓紧启动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批;南京表示,加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制造业“智改数转”等领域投资力度,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除新建工程项目外,各市也加大推进城市老旧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合肥提出,今年续建城市更新项目191个、新开工205个,力争完成投资200亿元。沈阳明确,今年投资35.8亿元改造老旧小区475个,投资12亿元实施百姓“急难愁盼”的34项老旧街路更新工程。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稳增长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将发挥积极作用。
资金要素保障问题,是制约基建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用改革的举措、市场的办法,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强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推进网上审批、打捆审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高质量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作者:杜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