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绿化园林景观

“全面推进生态惠民,让绿色成为人民城市动人底色”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访谈

□记者 顾 今

近日,本报记者电话连线专访了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

邓建平着重从提供更多生态空间、拓展打造“公园+”、环城生态公园带持续建设、建立野生动物禁猎区、推动单位附属绿地开放、“美丽街区”让身边皆是“风景”、建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打造“高质量保洁区域(道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恢复、公园里的“烟火气”陆续归来、让林地变为“可穿行的绿洲”、抓好林长制,坚决守护绿色生态基底、品尝地产水果的美味十三个方面概述了上海市民关切的行业民生工作情况。

提供更多生态空间

加快推动生态惠民工程,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多“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生态空间,让生态底色描绘摩登都市的“生活画卷”,让绿色空间承载市民群众的“诗和远方”。

“新建一批”,全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增加森林面积,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改造一批”,加快推进环城绿带改造和开放休闲林地建设,今年将改造完成7座环城公园;“提升一批”,大力推进“公园+”模式,提升公园文化、体育、旅游等复合功能;“共享一批”,积极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保护一批”,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城市生态屏障。

“十四五”期间,将按照每年新增公园120座左右的目标安排建设计划,今年上海市计划新增口袋公园60座、城市公园30座、乡村公园30座,上海市城乡公园数量达到650座以上。

拓展打造“公园+”

“十四五”期间,按照“打响品牌一批、专业提升一批、丰富植入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总体思路,继续加快公园主题功能拓展,增加体育、文化、音乐、艺术、戏曲、红色资源等元素,创建各类主题公园,进一步展示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海派文化的时尚包容和江南文化的传承创新,深入结合儿童喜爱的小型乐园、青年人期待的体育设施和老年人适合的健身器材,打造“公园+”的多彩天地。

环城生态公园带持续建设

徐汇区华泾公园、宝山区丰翔智秀公园、普陀区春光公园、嘉定区绥德公园、闵行区梅陇生态公园、浦东新区沔青公园、金海湿地公园等7个改造项目已经于6月底开工建设,计划到9月底形成一批样板段;除此之外,年内还将推动10座环上公园实现开工建设;结合环上公园建设,计划建成6座外环绿道驿站,打通8处外环绿道断点,新增外环绿道18公里以上,打造更加多样的生态空间,到年底,上海全市绿道总长度将达到1500公里以上。

到2025年,整个外环绿带将新增公园36座,加上已经建成的14座公园,在近100公里长度的外环绿带上形成布局均衡、各具特色的环上公园群。

“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进外环绿道贯通建设,计划打通断点80个以上,建成100公里功能兼备、连续贯通的外环绿道;增加彩化、珍贵化植物品种,提升绿化品质,实施“四化”(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改造500公顷以上。

建立野生动物禁猎区

建立了奉贤、崇明、金山、松江、青浦、浦东等6处野生动物禁猎区,连同本市11处自然保护地和13块重要湿地,织起一张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大网,为科学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优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空间布局奠定基础。

推动单位附属绿地开放

推动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上海市十二次党代会推动更多城市公共空间开发开放的要求,是对公共广场和公共绿地系统建设的有益补充。计划到2025年,实现100个以上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开放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成40个以上口袋公园。

开放共享工作意义重大,但难度也很大,涉及政策、规划、建设、管理、安全等方方面面。在此,我们也呼吁更多社会单位,把开放附属绿地和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相信上海全市一盘棋,上下齐发力,这项工作一定能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美丽街区”让身边皆是“风景”

“美丽街区”已经从“盆景”成了“风景”,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可以走进的“风景”。今年,将通过深挖内涵底蕴、落实销项管理、强化安全管控、推动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参与度,力争在2022年内再建成100个“美丽街区”。

建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

让城市家具更加精致宜人,让街区温暖更加随手可触。继续深化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一是品质再提升,结合美丽街区建设、重大活动保障等工作,通过新建、改造提升、认建认养、社会共享等方式,年内再优化提升5000处以上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二是标准再完善,抓紧研究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和管理标准体系,探索形成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管理导则。三是参与再深化,完善座椅认捐认养细则,探索捐资以外的多元方式;开展市民创意大赛,征集“金点子”,继续扩大社会市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打造“高质量保洁区域(道路)”

让道路更整洁、让街巷更干净,让市民更舒心。高标准保洁区域的建设,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背街小巷和公共场所保洁质量的提升,以辐射效应带来了1+1>2的市容环境提升成效。经过2020和2021两年的建设,现已有150个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按照“十四五”规划,到“十四五”末,本市将建成320个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总面积将达到3115万平方米,约占环卫保洁面积的15%。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恢复

自6月1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来,上海市快速调整、有序恢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度。仅仅不到一周,上海市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就得到了迅速恢复。据统计,上海市1.3万余个小区中,已有98.4%的小区(村)已基本恢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7月以来,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7412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达到1.42吨/日,湿垃圾分出量达到9220吨/日,干垃圾处置量18259吨/日。湿垃圾分出量占干湿垃圾总量约34%。上海市四分类垃圾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公园里的“烟火气”陆续归来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公园多释放开阔草坪、林下空间等,供游客开展搭帐篷活动。同时也呼吁市民游客开展搭帐篷活动时,要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尽量自备垃圾袋,不乱丢垃圾,养成良好的文明游园习惯。

截至7月7日,399座城市公园已恢复开放388座,开放率达到97%,除因公园改造或属地疫情形势原因暂不开放外,做到了“应开尽开”。另外,103座口袋公园、29座乡村公园、1座主题公园全部开放,8座郊野公园开放7座,总计各类公园恢复开放数量为528座。在此,提醒市民游客进入公园活动时,一定要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及时关注公园官方动态信息,如开闭园时间、高峰时期限流措施等,对于市属公园、重点公园等需提前预约,鼓励游客错峰游园。

让林地变为“可穿行的绿洲”

推进开放休闲林地建设,将原本“看得见走不进”的密林,变为“可穿行的绿洲”。建设特色上,一是保留森林底色,打造植物景观。二是倡导林、湿、果结合,打造自然景观。三是借助园林理念,打造人文景观。今年,将启动建设千亩开放休闲林地10个,完成小微开放休闲林地30个。“十四五”期间,将在长三角绿色生态示范区、杭州湾地区、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等重点发展区域、18万以上人口较为聚集的街镇周边,利用现有百亩、千亩以上大型公益林,实施精准化质量提升抚育改造措施,进一步推进开放休闲林地建设。到2025年,建成百亩乃至千亩以上开放休闲林地50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乡村小微公园200座。

抓好林长制

坚决守护绿色生态基底

全力抓好林长制的落地落实,坚决守护超大城市绿色生态基底。认真落实市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精神,在造林增绿上下功夫、在护林保绿上下功夫、在用林活绿上下功夫。全年新增森林5万亩,新建千亩以上开放休闲林地10个;全年新增绿地1000公顷、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

品尝地产水果的美味

今年,根据疫情防控有关要求,上海市林业部门将积极响应市总工会“看上海 品上海 爱上海”主题活动,开展两项推介活动。一是开放“上海信得过果园商城”。让市民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品尝到上海最正宗、最优质的本地果品。二是团长+市民走进果园。招募本地果品“最牛团长”“最红主播”“果园采摘体验官”等,让团长们、主播们带领市民一起走进果园,品尝最安全优质的本地果品,体验最绿色生态的果园风光。

2022-07-28 顾今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访谈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7431.html 1 3 “全面推进生态惠民,让绿色成为人民城市动人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