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绿色建材·装饰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双碳”愿景下对绿色住宅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李兴龙

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出了《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总体要求”明确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提出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中,在时间节点上,《方案》要求到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到2060年前,城乡建设方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系统性变革全面实现。

凸显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作用

我国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方法全部抵消掉,最终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们今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

“建设绿色低碳住宅”是《方案》“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围绕人居环境,凸显绿色低碳发展所起的引领作用,阐述了当前我国住宅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的要求。

绿色低碳住宅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但它具体指的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人居住宅,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等。绿色住宅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风、雨水,形成节能低碳生活方式,为居住者创造接近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

在提升住宅建筑的品质理念上,《方案》把住宅“降碳”的重心放在“需要与不需要”“过度与适度”的人文关系层面上进行诠释,明确规定发展中小户型普通住宅,限制发展超大户型住宅。

笔者认为,我们无论从最大化节能减排方式上看,还是从科学的人居舒适需求上分析,“中小户型的普通住宅”是城镇化发展的理性标准。住宅的宜居性、幸福指数排在第一位的是人的健康,它涵盖符合人体生理、心理以及风水磁场的合适空间、合规装饰以及合和家庭,是构成这个“要素”的总和。发展绿色低碳住宅建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体现,它既要求人们在生活上降碳,减少过度不必要的消费,同时也让人回归到纯朴、节俭、自然的新常态境界中。

事实证明,人为的超大户型住宅,无论是建筑的建设期,还是整个入住的生活期,它的能耗、碳排量始终要比中小户型的普通住宅更大。超大面积住宅不符合人与自然、人与空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所以《方案》一再强调要突出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作用,聚焦高质量发展,“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局面要基本得到扭转。

就人居环境与绿色低碳的关系处理上,《方案》要求“合理布局居住生活空间,鼓励大开间、小进深,充分利用日照和自然通风。推行灵活可变的居住空间设计,减少改造或拆除造成的资源浪费”。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提醒人们,在丰富的物质资源面前,我们仍要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要充分利用日照和自然通风资源为现代住宅做健康的加法。比如,现在的被动房建设、太阳能光伏、玻璃轻石、竹材的开发利用等绿色建材正走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最前沿。

“装配化装饰”列入节能降碳正题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部分里,把“装配化装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或又称家庭装饰行业由此发展了起来,它为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美化生活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又是一个耗能量大、污染严重、浪费普遍的产业,成为当下“双碳”形势下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行业虽然已经从“粗放型”走向了“集约型”,或者说从“现场制作”演绎到“全屋整装”拎包入住,但与“双碳”战略要求比,差距还非常大。不仅如此,该行业在消费投诉中排在前列。

加快推动新建住宅全装修交付使用,成为社会的共识。实践证明,全装修住宅、装配式建筑装饰,都已成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下,极大地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此,《方案》第十条“推进绿色低碳建造”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到2030年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损耗率比2020年下降20%。

笔者认为,只有完善装配式建筑行业体系,“装配化装修”才有出路。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整体渗透率在不断地上升,但与发达国家比仍然较低,最集中的问题是缺乏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各级地方政府虽然均出台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实施意见,但在落地时,由于缺乏明确的业务分工,协调统筹推进效果不明显。另外,产业配套是否齐全,也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多地缺乏区域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区,因此,要在引导建筑设计、装饰装修、产品生产、装备设施等产业聚集上做好文章。

绿色低碳社区建设需要文化自觉

“双碳”愿景下的绿色低碳住宅,与当今倡导的绿色低碳社区建设是维系一体的。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社区作为一个“小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凸显其亲情的睦邻友好的桥梁纽带作用,“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的传统图景仿佛又回归到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在实现“双碳”的时代里,社区建设同样是市民共建绿色低碳城镇的重要阵地,打造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共担降碳使命,社区与人、社区与家的文化自觉显得十分重要。

文化自觉主要有三层内涵,一是文化自觉建立在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二是建立在对“真”的批判与发展上;三是对发展趋向的规律把握与持续指引上。因此,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这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

绿色低碳住宅、社区建设是一个整体,与文化自觉有哪些关联?文化自觉理念只有对每个市民都具有自我约束、自我觉悟和自我规范的普遍特征才有意义。

“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是《方案》的重点部分之一,提出了社区是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场所。

在体现绿色低碳用能方面,《方案》要求“倡导随手关灯,电视机、空调、电脑等电器不用时关闭插座电源。鼓励选用新能源汽车,推进社区充换电设施建设”。从这一点看全局——如果大家都行动了起来,都有一份绿色低碳的自觉理念,并提升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境界,那么,实现“双碳”美好愿景已在我们眼前了。

在探索零碳社区建设方面,《方案》提出“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提供居家养老、家政、托幼、健身、购物等生活服务,在步行范围内满足业主基本生活需求。鼓励选用绿色家电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它把民生问题中的诉求、愿景直接与零碳社区、绿色人文建设挂上了钩。

以上综述,打造绿色低碳社区建设,文化自觉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在反映在人与家庭之间的文化自觉关系上,提出了要树立个体家电应用上的节能、节约和节省生活形态,如果全民都有这方面的自觉,那么,它可以有效地控制住碳达峰的峰值;二是在强调人与社区、人与邻里的文化自觉关系上,其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打造零碳社区”。居家养老、家政、托幼、健身、购物等民生问题成为关键词,它喻示着这个“小社会”在绿色低碳建设的引领下,可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也即降减了碳排放。大道至简、化整为零的文化现象可以在社区里取得良好的自理效应;三是在倡导人与社会的文化自觉关系上,提出了到203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通过步行和骑行网络串联若干个居住社区,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60%的城市社区先行达到创建要求。

结语: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对于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及绿色住宅高质量发展显得极为紧迫。

“双碳”政策的核心是“开源节流”,重中之重是解决能源供给结构问题,工业、交通、建筑等侧重行业需求侧调整。“双碳”愿景下对绿色住宅高质量发展,也意味着要加快新型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坚持以人文绿色创新发展为理念,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为先导,以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全面实现为用户提供满足需求的低碳绿色建筑产品;意味着我们必须自觉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生活中的绿色降碳节能做起,使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化。

2022-08-08 李兴龙 ——“双碳”愿景下对绿色住宅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7534.html 1 3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