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作家伊塔罗·卡尔维诺曾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道:“城市不会泄漏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矬、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如何在岁月变迁、科技变幻、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城市的另外一面挖掘与展现出来呢?著名的城市规划师赖平平教授讲述了她的城市规划故事。
赖平平现任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负责人,从事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20余年,主持了几十项历史文化古城、历史街区与传统风貌区的保护规划与整治项目。她说,一座城市的变迁记载着无数的故事,每一条街巷都记录着城市历史的兴衰。温州城始建于东晋,是古代“天人合一”理念规划的精华,其保留至今的“山水斗城”格局和空间形态更彰显着它独一无二的古城旧貌。作为深耕古城规划与整治,老城焕新、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几十年的专家,赖平平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温州更是她所倾注心血最多的土地。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她走遍山山水水, 角角落落。2020年,梧田老街作为温州城区最后遗存、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条历史老街被市政府纳入了改造议程,其规划的重任就落在了赖平平等一批专注于古城规划的优秀规划专家身上。
梧田老街承载了塘河文化历史中最深刻的记忆,投映着温州繁华商业的剪影。为了更好地复原与有机更新这条见证了温州变迁的古街,2016年起, 赖平平和团队一遍遍地梳理古街的历史遗存,走访古街、探寻这里的每一个故事,查寻古书从字里行间复原古时的街景,以期能够重现山水斗城的繁华景象。2017年,由赖平平等专家共同编制的《温州市梧田老街有机更新实施方案》终于落地,其方案中提出的“梧田老街之‘生长’畅想”,在这片1.77平方公里的街区内,从功能、空间、风貌、模式入手,从“居住街区”转向“慢生活风貌区”,以复兴为主导,摒弃了传统的改造思路,对街区实施有机更新,通过“就地取材”,结合塘河自然风光的思路,复原这片曾因极尽繁华的街貌而被赞誉为“吴都”的街区,使其重现人间。这片街区的有机更新成为当代城市特色更新的典范,以历史为基,就地取材,挖掘千年古城的地域建筑特色。在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组织的“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的评选上,该项目获得“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三等奖。
赖平平说,“地域建筑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的本底, 需要城市建设者们不断地挖掘和传承,作为城市规划师更需要在设计思路如何在不断生长过程中保护传承好这些文化基因,这正是我们城市规划师的社会责任所在。”目前梧田老街项目已被纳入浙江省第六批历史文化街区,更成为温州城市文化的封面之作,这些都要归功于像赖平平这样在城市发展的幕后为城市规划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专家们,在他们的支持下,城市的每一次突破与成长才能顺利地实现,并为后续发展留下无限可能。 (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