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绿色建材·装饰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定位为归属

“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成功进入职业分类大典

数十万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有了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归属

7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职业分类大典》)公示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独立申报的“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成功进入《职业分类大典》。

“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首次纳入《职业分类大典》,与硅酸盐工程技术人员、非金属矿及制品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人员并列,成为建材工程技术人员的四个职业之一。

众所周知,《职业分类大典》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风向标”,是规范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标准尺”。初步统计,全国将有数十万混凝土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受益于被国家“盖章认证”的新职业,进一步提升了混凝土工程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行业尊严感,对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推力。

《职业分类大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依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编制。中共中央、国务院50多个部门以及有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部分企业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职业分类大典》的编制工作。据介绍,在过去几年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先后发布了四批共56个新职业名单,每一次发布都引发广泛关注和解读,不少人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被官方“盖章认证”为荣。

有新职业产生,就有旧职业出局。1999年颁布的《职业分类大典》首次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近900个职业被永远停留在了早期工业化时代。而定义“新”与“ 旧”以及决定更替规则的,则是一个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分工的深化。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就业岗位被创造出来,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无疑加速了这个进程。

几十年来,众多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被归置于“硅酸盐工程技术人员”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序列之内,职业界限模糊,产业地位边缘化,完全没有显现出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特点和核心技术能力,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这次被纳入《职业分类大典》,重新评价了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为数十万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准确的职业定位。从此,广大默默从事混凝土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将有正式的职业名称,拥有了独立的职业编号,有了明确清晰的职业归属。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锲而不舍地推动“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进入《职业分类大典》,整个艰辛历程长达十年之久。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产业价值和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进入《职业分类大典》是大势所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服务于建筑、水利、交通、铁路、矿业、能源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材行业第一大产业。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20996.85亿元,利润总额累计853.5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864家,另有土木工程建设单位10万余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实施,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已大规模走出国门,对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这样说,全国数十万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手中掌握着几乎所有基建工程“寿命与质量”的生命线,他们的职业重要性不容忽视。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在国计民生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有以下几个重点:

重点一,支撑国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2021年,我国建筑业年产值已达29.30万亿,其中水泥混凝土的用量约占70亿立方米,产值约3.5万亿元。

重点二,助力“中国建造”国际品牌的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实施,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已大规模走出国门,承接了数千项建筑工程,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还将继续在推进中国建设标准的国际化和培养国外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等方面奉献力量。

重点三,促进“双碳”战略及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

截至2020年数据,我国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尾矿废弃物等在内的固体废弃物每年增量近百亿吨,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总量达600亿至700亿吨。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我国大宗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主要承接产业正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

此前由于国家没有建立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职业门类,缺乏职业教育、评价和培训体系,导致该行业内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与行业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的发展要求。大学学科设置改革后,国内本科已不再有混凝土工程技术专业,混凝土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存在较大的缺口。根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对会员单位的统计,约60%的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是从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学科领域入行,从未接受过混凝土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国家职业类别的缺失,直接导致相关职业标准的缺失,显然不利于本行业从业人员的高质量职业发展。尽快建立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职业,不仅有利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和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悉,随着“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进入《职业分类大典》,人才匮乏、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偏低、行业归属感弱等不利于行业发展的局面有望得到根本改观。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计划通过职业标准、大学教育、职业培训、水平评价、继续教育等体系建设,助力混凝土行业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时健之)

2022-08-22 数十万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有了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归属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定位为归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7728.html 1 3 “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成功进入职业分类大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