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勇当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探索者、先行者。
7月14日,闵行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闵行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管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闵府发[2022]9号),重磅推出质量管控的28条措施(以下简称“闵行28条”),从土地出让合同、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全区住宅工程质量,着力从源头化解质量隐患,通过事中事后管控补齐短板,推进住宅工程质量提升,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将质量管控贯穿土地出让、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以“全流程管控”为鲜明特色的“闵行28条”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那么,“闵行28条”的出台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全流程管控”是怎样一种模式,闵行区又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闵行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何月秀。
设立课题对住宅质量问题进行“大会诊”
闵行区对住宅建设质量一贯高度重视,但是近年来因住宅工程裂缝、渗漏、外立面空鼓脱落、管线设置不合理、室内噪声、精装修缺陷等问题的持续高发,造成质量投诉数量处于高位状态。
何月秀介绍,为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推动闵行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和民生服务水平,本着“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瓶颈短板”的宗旨,由闵行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牵头,联合闵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闵行区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于2021年7月印发了《进一步加强闵行区住宅建设质量全流程管理的工作意见》的通知,并设立《闵行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管控方法研究》课题,开展调研论证。
课题研究实际上是对闵行区住宅质量问题进行的一次“大会诊”。课题研究由闵行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闵行区建筑建材业管理所、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闵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多方参与,既有政府管理部门、开发商、设计企业、施工单位、监理企业,还有研究院校及保险机构。
该课题从设计、施工、质量管控三个层面出发,研究深化具体操作细则,力求从根源上解决房屋质量问题,提高住宅工程品质。课题研究历时1年,通过典型住宅项目实地调研、试点工程细节落实、示范工地观摩讨论、课题成果专家评审、课题成果应用行业座谈、科技委专家组咨询、行业主管领导座谈等方式方法,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构造节点,并一一制定管控措施,最后形成“闵行28条”。
“其实,一开始课题组共列出了50多条关键构造节点的质量管控措施,通过专家多次调研论证,在市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不断修正,最后才固化为28条。”何月秀透露。
“闵行28条”中有18条高于现行标准
在《关于加强闵行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管控的实施方案》出台的同时,闵行区还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技术指导图文,包括《闵行区住宅工程关键节点优化设计及施工技术管控工作指引》《闵行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设计构造图例》等,使得质量管控更有可操作性。
从“闵行28条”具体的优化设计及施工技术管控措施来看,涵盖外墙、屋面、外窗、阳台板、地下室等关键部位,涉及渗漏、空鼓脱落、灌浆不密实、室内噪声等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具体来看,涉及外墙的有10条,屋面1条,外窗1条,阳台板1条,套筒连接1条,室内设计7条,空调2条,公共区域设计2条,地下室3条。
记者注意到,在“闵行28条”中,每条都有“备注”。“备注”显示,有10条的管控要求与现行标准一致或持平,其他18条管控措施的要求均高于现行标准或属于优选措施。比如第3条,要求外墙密封胶材料应采用双组分改性硅酮密封胶(MS胶),配合底涂使用。“备注”认为,双组分密封胶性能更好,但施工更复杂,成本提高,与现行标准相比是属于提高要求的。比如第15条,卫生间存水弯水封及地漏构造水封深度均不应小于50毫米;厨房排烟道应有防止支管回流和竖井泄漏的措施;厨房烟道与楼板连接处节点应加强。“备注”指出,该条属于住建部对保障房的要求,但同时在烟道节点处给出了加强做法,防止烟道串烟,总体要求是略高于现行标准的。再如第28条,地下室迎水面主体结构应为防水混凝土,厚度不小于250毫米,设计抗渗等级不低于现行规范要求;防水混凝土底板的垫层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150毫米。“备注”注明,该条要求比现行标准略高。
“总体来看,‘闵行28条’比常规的住宅质量管控要求更高,在关键部位的管控措施也更有针对性。”何月秀表示。
将质量管控前置到土地出让阶段
纵观“闵行28条”,强化事前、事中监管是一大亮点,将质量监管前置到土地出让阶段更是一大创新。
那么,质量监管在土地出让阶段是如何介入的呢?“闵行28条”规定,必须明确建设单位质量指标要求,对装配式、全装修、绿色节能建筑、BIM、海绵城市、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绿地率、住宅用地停车位、电动充电设施、环卫设施、供排水等各项质量要求,由闵行区规划资源局负责纳入土地出让合同。也就是说,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就要把质量管控责任“定”下来。
同时,“闵行28条”强调了建设单位质量管控的首要责任:建设单位在新建住宅工程质量管控中应落实首要责任制;方案设计阶段应购买住宅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并要求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机构(简称TIS机构)从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源头风险控制;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落实专人督促设计单位编制“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设计专篇”(简称“设计专篇”)并报送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施工阶段应组织施工单位编制“质量问题防治施工方案”(简称“施工方案”);综合竣工验收阶段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报告中说明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全流程管控的‘闵行28条’,不仅强调了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强化了源头管控,而且也明确了设计、施工、监理等其他参建单位的责任,为他们提供了技术实施诸方面的全过程指导,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何月秀指出。
“闵行28条”规定,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编制“设计专篇”,在施工阶段应就“设计专篇”向施工单位作专项交底。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专篇”的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在施工中严格落实相关技术要求,完善施工质量管控制度,通过工程例会、技术交底等方式,确保相关技术要求落实到位,并将工程最终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编入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应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专项施工内容开展全过程监管,确保“设计专篇”技术要求在施工阶段得到落实。TIS机构应在方案设计阶段介入,对“设计专篇”的编制深度及合规性进行核查;在施工阶段应对“设计专篇”技术要求落实情况加强监督与抽查,并将管控落实情况编入质量风险最终检查报告。
多方联动为全流程管控护航
除了厘清了各参建单位的责任外,“闵行28条”对各政府职能部门应开展的工作及承担的责任也都进行了一一明确。
“闵行28条”要求,闵行区建管委负责该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管控的推进及综合管理;负责督促建设单位编制“设计专篇”并报送施工图审查,并针对“设计专篇”的落实情况加强在施工阶段的事中事后监管。闵行区规划资源局负责在编制土地出让文件时,根据区建管委征询回复意见,将落实“闵行28条”列为土地出让条件,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闵行区房管局负责在征收安置房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建设项目协议书》中,明确项目施工图设计必须落实“闵行28条”的要求。
“除了以上三个部门外,闵行区卫健委、交通委、市场监督局、绿容局、水务局等将共同参与住宅工程质量管控,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为全流程管控的顺利推进护航。”何月秀表示。
除了区里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外,市、区也一直在联动。何月秀透露,在“闵行28条”的推进过程中,市里非常重视,非常支持,市住建委、市安质监总站、市勘察设计中心等部门的领导多次来到闵行进行调研指导,并推出具体举措来支持闵行的工作。比如,上海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事务中心在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强本市住宅工程设计质量常见问题管控的通知》中强调:鼓励其他区、特定地区管委会的项目参照“闵行28条”执行。比如,上海市住建委目前正在与第三方TIS机构协商论证建立保费联动机制的可行性,争取能为落实“闵行28条”的开发商们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8月起在新建住宅项目中全面推行
“事实上,早在1年前,在‘闵行28条’出台之前,我们便已在邹家宅动迁房安置房项目开始实践全流程管控试点了。”何月秀告诉记者。
邹家宅项目总建筑面积4.77万平方米,由区属保障房建设单位——上海闵房(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该项目于2021年3月完成动迁,2021年10月正式开工。作为闵行区首个住宅工程质量全流程管理试点项目,闵行区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闵行区建管委指导下的住宅工程关键节点施工质量管控工作小组,严格按照全流程管控的相关要求推进该项目建设。
据悉,目前邹家宅项目处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根据地下室外墙设计防渗漏的管控要求,项目部在地下室的底板、外墙、穿墙管道、出入口处有做防水构造措施,地下室迎水面主体结构采用了300毫米厚防水混凝土。“在今年9月份的质量月中,我们打算将该项目作为闵行区质量观摩工程供大家参观学习,也算是对试点全流程管控阶段性成果的一次检验吧。”
“闵行28条”如何推进?根据闵行区政府的安排,8月起进入全面推行阶段,闵行全区所有新建住宅工程在土地出让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综合竣工验收阶段都要全面落实“闵行28条”的相关要求。何月秀透露:“‘闵行28条’,不仅市里很支持,作为住宅质量管控首要责任人的开发商们也很欢迎。我们在与开发商召开专题会听取意见时,他们均表达了支持并希望早点推行的意愿,这也正是我们早早地选择邹家项目开展试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市里的关心指导,有区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有建设单位等参建单位的配合支持,更坚定了我们推行‘闵行28条’的信心。”
“住宅质量管控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边推进边总结,持续对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措施开展研究,总结更多有效的管控方法,以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断提升住宅工程质量,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何月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