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部署开展河湖生态保护治理等五大行动。
《行动方案》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有序实施重点攻坚任务。到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生态环境风险有效控制,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开展五大行动。一是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行动,推动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生态流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二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等。三是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行动,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补短板、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等。四是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五是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维护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加强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强化下游及河口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强化尾矿库污染治理等。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行动方案》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统筹保护和发展,既打好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又积极服务“六稳”“六保”,聚焦重大工程、政策创新和试点示范,促进流域经济平稳发展、高质量发展。在注重重大工程方面,提出与“十四五”规划衔接,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黄河源、祁连山、若尔盖—甘南、黄土高原、秦岭、贺兰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设一批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工程。推动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沿黄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支持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补齐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大力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加强尾矿库污染治理,建设流域及地方环境应急物资库。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