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天,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工第六党支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美丽乡愁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发起社会实践支持项目“涟漪PLUS”。“涟漪PLUS”以美丽乡愁品牌项目“涟漪行动”为基础,面向往期“涟漪行动”中顺利结项的团队推出,旨在为青年深化文化保育行动提供程度更深、力度更强的支持,本次项目设置“家园在地行动”“遗产创新传播”两个参赛通道,青年通过完成既定挑战,为自己的爱乡项目获取更多支持,用在地行动与家乡链接更深,用创新传播助力文化流传更广。
赛事一经启动,共有14支团队成功立项,65名青年踏上家园文化创变之旅。项目形式涵盖在地展览、乡村支教、城市行走、非遗文创品牌设计、文化调研等方方面面。美丽乡愁通过为团队一对一匹配朋辈导师,提供包含视频制作、推送设计、大学生领导力在内的多门线上赋能课程,降低实践门槛,助力青年行动。
为帮助项目团队提升行动专业性,今年6月26日下午,立项指导会召开。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工第六党支部的邵甬、侯丽、尹杰、黄璜、焦瑜、李垣等作为专业导师出席会议,指导会还特别邀请了往期“涟漪行动”的优秀志愿者杨海燕、刘潘、刘亦为、梁月琪、杜京京作为朋辈导师,为团队进行行前赋能。
专业导师们以专业视角出发,从项目创新性、项目可行性、项目持续性等维度,对同学们的项目进行点评、提出建议,帮助团队优化行动方案;朋辈导师则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项目可拓展的方向及行动注意事项。老师们对各团队的项目主题表示高度肯定,并进一步提出可以结合“乡村振兴”“人民城市”等理念,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将暑期实践与国家战略联系起来。
8月12日晚,中期答辩如期举行,团队在文化调研、在地行动、文创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朋辈导师和专业导师就项目阶段性成果及下一步计划给予了团队详细指导。
赛道一,“家园在地行动”确定了“以无轨电车为视角的City Walk综合文化实践”“城市漫行:上海与菜场的携手变迁”“‘风吹椒花香’椒画行动”“汕尾擂茶,你确定不尝一尝吗?”“围屋里的秘密——赣南街道中的客家文化”“重庆在地展览——声边的重庆”“上海平凉社区纺三红色文化记忆探寻”“‘感知美丽,探索家园’云南宝丰乡土文化创变营”“‘山水家园’义桥乡土文化创变营”等项目。
赛道二,“遗产创新传播”确定了“以瓦猫乌米为IP形象的云南大营彝族哑巴节文化品牌打造与推广”“XR赋能下陕西耀州瓷非遗文化的创新型传播”“非遗文化传播的新探索——以评书为重心”“涟漪行动系列传播活动”等项目。
9月,团队行动故事与志愿者手记以推送、视频、播客等形式陆续推出。
(亚太遗产中心)